胸科麻醉人的“早C晚A”

时间:2023-10-03 17:19: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胸科麻醉人的“早C晚A””

——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Line)和动脉置管(Arterial line)

万万没想到“早C晚A”的护肤公式被打工人解读出了“新内涵”,用于描述当代年轻人上班打工的一天。早上需要一杯coffee (咖啡)来开始一天的工作,夜幕降临的时候需要alcohol(含酒精的饮料) 来结束。不得不说,现在的品牌也是越来越狂野。只要活得久,啥CP都能磕到,“小瑞也嫁入豪门了”。早C晚A,酱香拿铁,打工人主打一个醒着醉! 

胸科麻醉人也有属于自己的从早到晚的“C&A”生活——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Line)和动脉置管(Arterial line)。中心静脉置管又称为“深静脉穿刺”,即对人体内的几根相对粗的血管进行穿刺并且留置导管,这根“较粗的静脉针”的目标血管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股静脉。而动脉置管是将导管置人的动脉内,可以实现有创动脉血压的连续监测。

那么肯定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

Q1:为什么打了外周静脉针还要中心静脉置管补液?

Q2:为什么量了袖带的无创血压还要动脉穿刺置管来测量血压? 

解释以上问题,可以借鉴“贵牌”和“平替”的概念,C&A的操作就好比“贵牌”。

Q1:

在一些大型的手术或者休克患者抢救过程中,往往需要快速的补液、输血等来进行血容量的补充,由于外周血管偏细,且休克时外周血管阻力大会导致无法实现快速扩容,这时候就需要经中心静脉补液。同时,中心静脉置管后还可以监测CVP(中心静脉压)来指导液体复苏。因此,中心静脉通路也是手术患者的“生命线”,是手术安全的保证。

如果是食道、胃肠道相关手术的患者,因短时间内无法经胃肠道进行营养支持,就需经静脉补液的方式来提供营养。但是静脉营养剂的渗透压往往较高,对外周血管的刺激较大,所以需要通过粗的静脉补液。

还有一部分肿瘤病人进行化疗时,为了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以及药物外渗导致周围组织坏死,也会选择中心静脉给药。

其它一些特殊手术及治疗,如血液透析、血管支架植入、起搏器植入、血管造影等也需要中心静脉置管。

Q2:

有创动脉血压: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血压的方法,可以实现动脉血压的连续测量,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血压变化。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桡动脉、肱动脉及足背动脉等。

常应用于接受复杂、重大手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指导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患者。还有术中无法测量无创血压、需要控制性降压、需反复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等检查的患者。

图片

有创动脉压的测量原理是通过传感器直接传导动脉压力的波形,而袖带压的测量实际上测量的是动脉血管内的血流。对于血压正常的患者,有创压测量的收缩压一般会高于袖带间接测量压力。因为有创血压在测量时除了能感知到血压,还能感知到血液的动能,动能转化为压力,高出来的这部分叫做超射。除了血压控制不佳、术前紧张等因素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在手术室动脉测得的血压比在家袖带测量的血压更高的原因。

图片

那么“贵牌”一定是最好的吗?

答案是一定是“No”!虽然这些穿刺在麻醉医生的工作中是一些常规操作,但是还是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中心静脉置管可能带来机械性并发症(动脉损伤、静脉损伤、心包填塞、气胸、神经损伤等),留置深静脉时间过长,还可能引起血栓、感染等并发症。虽然麻醉医生一般选择位置浅表、相对固定的动脉(如桡动脉)进行动脉置管,但是反复穿刺、压迫不当也会造成血肿形成。

麻醉医生的会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手术需求综合考虑,兼顾“品质”和“性价比”,权衡利弊,不要最贵,而是选择最适合的。

上一篇: 颈源性头痛的评估及康复治疗

下一篇: 臀部疼痛可能是腹直肌在捣乱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