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涎腺导管内癌诊断中需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3-10-17 14:35: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涎腺肿瘤是由涎腺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来源于大涎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来源于小涎腺(多见于腭腺),即任何有涎腺的部位都可发。在口腔颌面肿瘤中涎腺肿瘤发生的比例较高,为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涎腺肿瘤。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 ~ 5%。病理分类有黏液表皮样癌、乳突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等,类型十分复杂。

本次课程我们学习多形性腺癌和筛状腺癌

我们看一下2022年WHO涎腺肿瘤的主要变化:

图片

涎腺多形性腺癌

涎腺多形性腺癌(Polymorphous adenocarcinoma, PAC)

定义:以细胞学一致性和结构多样性为主要特点,肿瘤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漩涡和靶环状结构,主要以小管状、筛状、束状、乳头状、囊性-乳头状或实性生长模式。

类似术语:低级别乳头状腺癌(LGPA)、多形性低级别腺癌(PLGA)等。

图片

一致的肿瘤细胞主要排列呈束状,局部呈筛状排列

图片

肿瘤细胞围绕神经呈靶环样排列

涎腺多形性腺癌的命名问题

Allen等人于1974年首先描述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的肿瘤为低级别乳头状腺癌(low grade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LGPA)。

2022年第五版WHO头颈部肿瘤分类中,CASG是不同的诊断术语还是PAC的变异亚型仍然存在争议。

图片

涎腺多形性腺癌重要的临床特征

发病部位的特殊性:

高达95%以上的PAC累及上呼吸道的小唾液腺,最常好发部位是腭部。其次包括舌根及侧缘部、颊粘膜、口底、唇、磨牙后三角、口咽、鼻咽、鼻窦道等。偶可发生在大唾液腺,特别是腮腺部位。CASG好发于舌根部,但也可能累及腭部、颊粘膜、口唇、扁桃体、鼻窦,罕见累及大唾液腺(腮腺)等部位。

图片

图片

引用AFIP涎腺肿瘤第五版

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

经典型PAC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而高达70%的CASG诊断时即可伴发颈部淋巴结转移。PAC/CASG是一种惰性疾病,总体预后良好,10年疾病特异性存活率高达95%以上。

2022年第五版WHO头颈涎腺肿瘤

定义:

多形性腺癌(Polymorphous adenocarcinoma,PAC),经典型(PAC)是一种恶性上皮性肿瘤,具有细胞学一致性、形态学多样性、浸润性生长模式,通常与PRKD基因家族的改变相关。

多形性腺癌,筛状亚型(cribriform adeno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CASG)的特征是主要以乳头状和肾小球样生长模式,磨玻璃样细胞核,通常见PRDK1、PRKD2或PRKD3融合。

ICD-O 编码

8525/3

免疫组化:

弥漫阳性表达: S100、CK7、SOX10。

P63表达可变:局灶性/弱阳,或弥漫性强阳。

通常情况下P63阳性、P40阴性,具有鉴别诊断的意义。

必要的和理想的诊断标准:

必要标准:细胞学一致性、结构多样性和浸润性边界。

理想标准:S100阳性。PRKD1热点突变(经典型PAC)或PRKD1、PRKD2或PRKD3基因的易位(CASG)。

 PAC-经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 经典型PAC是黏膜下无包膜肿块;

  • 肿瘤的特征是细胞学一致性、组织学的多样性和浸润性生长模式;

  • 肿瘤细胞形状均一,胞浆较少,温和卵圆形细胞核,染色质开放,偶有小核仁和核沟;

  • 显著的特征是组织结构多样,包括单行列兵样、束状、小梁、管状、微囊性 、实性和乳头-囊状;

  • 局灶可见嗜酸细胞、透明细胞、鳞状化生、大汗腺或黏液液细胞和微钙化灶;

  • 肿瘤间质可为黏液样、粘液性或玻璃样变。神经周受累常见,大约2/3的病例,通常围绕神经呈靶环样浸润。血管周围也可以观察到这种模式;

  • 高级别转化的PAC,以核异型性增大、有丝分裂活性增多和坏死为特征。

经典型PAC:肿瘤细胞有均一小椭圆形核,胞浆少,染色质开放,核仁不明显。可见围绕神经靶环样侵犯,S100弥漫强阳性

 PAC-筛状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 PAC,筛状亚型/筛状腺癌(CASG)最初报道在舌根部,后来在其他小唾液腺部位和腮腺也有报道;

  • CASG的特征是多结节生长模式,由纤维间隔分隔,相对均一的实性、筛状和微囊结构,清晰磨玻璃样细胞核;

  • 通常可以看到肾小球样结构、乳头状结构、裂隙及周围细胞栅栏样排列;

  • CASG好发于舌根部,淋巴结转移风险高和PRKD基因重排频率高。

图片

肿瘤细胞一致,毛玻璃样细胞核,核仁不明显

图片

毛玻璃样细胞核;多种模式,乳头状结构和肾小球样结构;

纤维样间质;细胞核一致,染色质开放

图片

实性生长模式和磨玻璃样细胞核,类似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核特征

图片

各种生长模式,包括小管、小梁、微囊和筛状结构,具有粘液样/黏液样背景。肿瘤通常以靶环状或流水样的方式排列在神经周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A.低倍镜下,肿瘤具有各种结构模式浸润性生长,周围有明显的管状和巢状结构;B-C.肿瘤细胞呈单行排列,小管状,小梁状生长模式,围绕神经成靶环状排列;D.可见乳头及小管状结构。

图片

E.小梁结构交错呈网状(左)、实性(右)

F.筛状结构

G.尽管有多种结构模式,PAC是由一种肿瘤细胞组成,细胞核呈椭圆形,淡染细腻染色质,核仁不明显

图片

图片

筛状结构,并见类似基底膜样物质,未见基底样生长及真正导管结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少见的形态学特征

图片

(A)嗜酸细胞变。

(B)透细胞变。

(C)黏液细胞和砂粒体。

(D)粗钙化和泡沫/皮脂腺细胞。

(E)肿瘤坏死。

(F)部分PAC/CASG中可见明显的黏液样间质。

具有筛孔状结构的一定就是腺样囊性癌吗?

图片

图片

PAC:肿瘤由一种细胞构成,主要呈筛状生长模式,可见基底膜样物质,未见导管分化

图片

PAC:筛状结构+小管结构,一种细胞

区分PAC和AdCC非常重要,前者低度恶性,后者高度恶性,术后管理和预后差别很大。

具有筛孔状结构的一定就是AdCC or PAC吗?

图片

图片

年龄+病史(前列腺腺癌)很重要

涎腺PAC/CASG的差异:

图片

Surgical Pathology 14 (2021) 127–136

涎腺PAC的免疫表型特征

1.免疫组化S100、SOX10、CK7、CAM5.2、Vimentin、E-cadherin、WT1常呈弥漫强阳性。

2.通常不同程度表达CK8/18、CK14、AE1/3、CK19、CAM5.2或CD117。

3.通常不表达CK20和GFAP。

4.p63表达情况不一,可以是局灶弱阳性,也可以弥漫强阳性,通常弥漫阳性,而p40通常阴性。

5.CK7+/CK20-、p63+/p40-、S100+、Vimentin+和GFAP-的免疫表型模式对PAC具有诊断价值。

联合p63/p40免疫组化在唾液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图片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2022;133(2):189-198

PAC高级别转化

图片

43岁,男性,右上腭部无痛性肿块。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典PAC区域

图片

PAC高级别转化区域:坏死,泡状核,核异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

图片

有关涎腺PAC/CASG的分级问题

Simpson等人推荐病理医师可根据细胞学的异型性程度、核分裂象和有无坏死等特征,在病理报告中进行客观的描述,分为:

低度恶性(轻度细胞异型性、低核分裂象、无坏死)

中度恶性

(中度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加和/或肿瘤性坏死)

高度恶性

(显著的细胞学异型性、高核分裂象/或肿瘤性坏死)  

Histopathology. 2002;41(3

):250-259.

match

PAC的分子遗传学特征

PAC形态学谱系包括经典型PAC、CASG、或兼具两者形态学特征的、或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的PAC,具有高频率涉及PRKD基因的改变,包括PRKD1 E710D热点突变与PRKD1/2/3融合。

目前多数研究表明该类肿瘤具有明显的遗传学重叠,并提示它们可能代表由

PRKD基因改变驱动的一形态学谱系,而不是独立的实体。

图片

Mod Pathol. 2020;33(1):65-73.

涎腺PAC/CASG的鉴别诊断

图片

 总结

  • 在典型病例中,仅组织学就足以诊断PAC。

  • PAC好发于小涎腺,特别是腭部。PAC有时也可发生在大唾液腺。

  • 与双相唾液腺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和上皮-肌上皮癌相比,PAC是由一种肿瘤细胞组成的。

  • PAC是3种由一类细胞构成的S100弥漫强阳性的唾液腺癌中的1种;其他是分泌癌和肌上皮癌。

  • 局灶不常见的特征,如嗜酸细胞、黏液细胞、泡沫细胞/皮脂腺分化和钙化,并不排除PAC。

  • 典型的CASG病例呈分叶状生长,主要由实性结构和筛状结构、外周裂解和肾小球样结构构成。因为CASG与相对较高频率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因此需要考虑颈部淋巴结清扫。

上一篇: 肌筋膜炎病因、表现、鉴别

下一篇: Gastrointestinal End...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