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侃教授分享北大泌尿所30年经验:散发性双肾癌的预后因素分析及手术治疗策略探索
时间:2023-10-31 14:28: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肾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为4.5/10万,每年新增确诊超40万例[1]。90%以上的肾癌为单侧发病,双侧肾癌为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占肾癌的1%~5% [2, 3]。双侧肾癌可同时或异时发展,现有文献大多认为同时性双肾癌是指双肾在6个月内先后或同时发生恶性肿瘤,若时间间隔超过6个月则为异时性双肾癌[4-6]。同时性双肾癌约占肾癌的4%,异时性双肾癌占肾癌的0.4%[7]。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双侧肾癌可以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遗传性指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或患有遗传性肾癌综合征[8]。非遗传性又称散发性,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无明显关联。受限于较低的发病率,目前对散发性双肾癌的研究仍不充分,如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当前散发性双肾癌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
因此,我们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30年来的散发性双肾癌病例,总结出了北大泌尿所在散发性双肾癌手术治疗领域的经验,以期进一步优化临床个体化治疗决策、提高患者预后提供证据。
我们回顾性收集了1986年6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双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其中的遗传性肾癌患者,最终纳入148例散发性双肾癌患者。我们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使用美国SEER数据库进行外部验证。
148例散发性双肾癌患者约占同期本中心收治的所有肾癌患者的2%,其中88名患者为同时性双肾癌,60名患者为异时性双肾癌。散发性双肾癌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4岁。93.7%的肿瘤组织学类型为透明细胞癌,8.78%的患者诊断了多灶性肾癌(2-5个肿瘤),双侧肾癌的组织学亚型一致率为91.9%。对于异时性双肾癌患者,其两次肾癌的中位发病间隔时间为73.5个月,两次肾癌的直径、T分期、核分级均无明显差异。对散发性双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侧均未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为3期及以上,高T分期和肿瘤多灶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共124例患者(83.7%)接受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75例行一侧肾部分切除术+对侧根治性肾切除术(PN+RN),44 例行双侧PN;16例接受单侧手术治疗。双侧PN、PN+RN患者术前eGFR无显著差异(p=0.774),双侧PN术后eGFR平均下降15ml/min/1.73m2,PN+RN术后eGFR平均下降31.7ml/min/1.73m2,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共136例患者(91.9%)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7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5年OS为85.9%;与单侧手术组(5年OS:75.2%,5年CSS:81.5%)和未手术组(5年OS:0,5年CSS:0)相比,双侧手术组的患者生存明显获益(5年OS:92.7%,P=0.038,P<0.001;5年CSS:93.6%,p=0.048,P<0.001);相较于异时性散发性双肾癌患者(5年OS:94.6%),同时性散发性双肾癌患者(5年OS:79.3%)的预后更差;相较于单灶单发的散发性双肾癌患者(5年OS:86.8%),伴有多灶性的散发性双肾癌患者(5年OS:76.9%)的预后较差;接受双侧PN治疗的患者(5年OS:84%)预后好于接受一侧PN+对侧RN治疗的患者(5年OS:56%)。
我们从美国SEER数据库筛选出2010年1月-2020年12月的2702例双肾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在基线特征方面,与本中心患者相比,SEER双肾癌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更大(63岁),肿瘤组织学类型中的透明细胞癌占比相对较小(65.4%),双侧肾癌组织学亚型一致率较低(63.8%),选择接受双侧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例相对较小(57.1%)。生存分析显示,接受双侧PN治疗的患者预后最好(5年OS:93.7%,5年CSS:98.4%),接受一侧PN+对侧RN治疗的患者5年OS为85.3%,5年CSS为89.7%,未手术组预后最差,与本中心结果一致。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总结了北大泌尿所散发性双肾癌手术诊疗流程(图1)。对于散发性双肾癌,应首选双侧手术治疗,其可实现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其中接受双侧PN治疗的患者生存获益最为显著,也更有利于肾功能的保护,双侧PN可作为散发性双肾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首选。
图1 北大泌尿所散发性双肾癌手术诊疗流程
参考文献
[1]BAHADORAM S, DAVOODI M, HASSANZADEH S, et al. Renal cell carcinoma: an overview of the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G Ital Nefrol, 2022, 39(3).
[2]HUANG J, LEUNG D K, CHAN E O, et al. A Global Trend Analysis of Kidney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Smoking,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J]. Eur Urol Focus, 2022, 8(1): 200-9.
[3]WANG B, GONG H, ZHANG X, et al. Bilateral Synchronous Sporadic Renal Cell Carcinoma: Retroperitoneoscopic Strategies and Intermediate Outcomes of 60 Patients [J]. PLoS One, 2016, 11(5): e0154578.
[4]KLATTE T, PATARD J J, WUNDERLICH H, et al. Metachronous bilateral renal cell carcinoma: risk assessment, prognosis and relevance of the primary-free interval [J]. J Urol, 2007, 177(6): 2081-6; discussion 6-7.
[5]QI N, LI T, NING X,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Sporadic Bilateral Renal Cell Carcinoma: A Series of 148 Cases [J]. Clin Genitourin Cancer, 2017, 15(5): 618-24.
[6]徐楚潇, 何为, 肖若陶, et al. 双侧散发性肾癌37例手术策略分析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 21(04): 340-5.
[7]WIKLUND F, TRETLI S, CHOUEIRI T K, et al. Risk of bilateral renal cell cancer [J]. J Clin Oncol, 2009, 27(23): 3737-41.
[8]TRUONG H, SHEIKH R, KOTECHA R, et al. Germline Variants Identified in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Renal Cell Carcinoma Referred for Germline Genetic Testing [J]. Eur Urol Oncol, 2021, 4(6): 993-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