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光学相干层析引导与血管造影引导的PCI效果比较

时间:2023-10-19 11:38: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常需要血管造影进行指导。然而,血管造影不能提供有关斑块形态、血管重塑和动脉粥样硬化负担的信息。血管造影在识别植入支架扩张不足、支架与血管壁错位以及PCI血管剥离方面的能力有限。这些局限性可以通过在PCI期间使用血管内成像来克服,该成像可提供血管壁的横断面断层扫描评估。关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引导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血管造影引导下的PCI的临床结果的数据有限。

近日,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在这项前瞻性、随机、单盲试验中,研究人员随机分配患有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或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OCT引导的PCI或血管造影引导的PCI。血管造影组患者进行最后的盲法OCT检查。该研究的两个主要疗效终点是PCI后用OCT评估的最小支架面积和2年时的靶血管衰竭情况,定义为心脏原因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或缺血驱动的靶血管重建术。研究人员对安全性也进行了评估。

该试验在18个国家的80个地点进行了试验,共有2487例患者接受随机分组:1233例患者接受OCT引导下的PCI,1254例患者接受血管造影引导下的PCI。PCI术后OCT组最小支架面积为5.72±2.04 mm2,血管造影组最小支架面积为5.36±1.87 mm2(平均差为0.36 mm2;95%置信区间[CI]为0.21~0.51;P<0.001)。

OCT组和血管造影组分别有88例和99例患者在2年内发生靶血管衰竭(Kaplan-Meier估计,分别为7.4%和8.2%;风险比为0.90;95%CI为0.67~1.19;P=0.45)。OCT组出现1例OCT相关不良事件,血管造影组出现2例不良事件。OCT组2年内发生支架内血栓6例(0.5%),血管造影组17例(1.4%)。

由此可见,在接受PCI的患者中,OCT指导的最小支架面积大于血管造影指导的最小支架面积,但2年后靶血管衰竭的患者百分比在组间无明显差异。

原始出处:
 
Ziad A. Ali.et al.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Guided versus Angiography-Guided PCI.NEJM.2023.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5861

上一篇: Int J Cardiol:社区门诊三尖...

下一篇: 云阳县卫生健康工作暨县人民医院迎接“三甲...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