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哨兵血块征”一定要小心

时间:2023-10-19 21:34: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表现]

腹部脏器损伤的 CT征象。表现为紧邻肝脾肠及肠系膜等腹腔脏器附近的高密度血凝块影,CT值>60Hu。

[解释]

腹部脏器损伤的早期,实质器官的密度改变尚不明显,仅为血液经破损处流入包膜下或包膜外局部形成血肿,腹腔内出血多见于损伤器官的邻近部位,这与血液溢出血管后在局部凝结有关。

[讨论]

腹腔积血经常在腹部损伤患者中出现,是腹腔内脏损伤常见的征象。腹腔积血有特征性分布,其表现决定于积血的量、出血的部位和时间。腹腔积血常位于出血源附近,并沿常见的腹腔积液通路流入盆腔。所有的腹腔积血患者从外科学角度看都要通过腹腔灌洗得到确诊,尽管腹腔灌洗对于腹膜内的出血是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但是却不能确定出血的来源CT 扫描被证明是评价内脏损伤和决定治疗方案最佳的检查,也被认为是诊断腹腔内脏创伤的最精确方法。CT 发现腹腔积血的有效性基于它具有显示和分辨低密度液体和高密度出血的能力。CT的密度测量能帮助鉴别单纯性腹腔积液,近期出血引起的不凝结血液、血肿、胆汁、尿液、乳糜液和活动性出血。

1989 年,Orwig 等首次报道哨兵血块征,即在 CT图像上,最靠近出血脏器的位置出现高密度血肿,是邻近器官损伤的可靠征象。特别是对于脾、肠及肠系膜的损伤,9%的脾损伤和32%的肠及肠系膜损伤,哨兵血块征是唯一的阳性表现。由于肠及肠系膜损伤的直接 CT征象不常见或不特异,哨兵血块征更显价值。Orwig 认为,哨兵血块征的发现,对于腹部钝性挫伤脏器损伤的诊断重要性,犹如脂肪垫征对于诊断时关节骨折一样敏感且准确。国内有学者研究认为,哨兵血块征在不同脏器周围发现的概率不同,其形态分布也有差别。其中脾损伤最多见,哨兵血块征的出现率为 85.8%,在肝损伤时出现几率相对较低。对于脾、肠及肠系膜损伤的病例来说,哨兵血块征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并且此征作为诊断唯一征象的达14例,占总病例数的14.3%。

总之,在腹部损伤CT检查中,哨兵血块征的检出率很高(84.1%~91.8%)。哨兵血块征是提示邻近腹部脏器损伤的可靠 CT 征象,是急性腹部脏器钝性挫伤定性、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图片

轴位CECT显示脾周区腹腔积血。注意脾脏附近高密度凝块的存在 (箭)-“哨兵血块征”。

上一篇: Capgras综合征与Alzheimer...

下一篇: 对PCOS妇女低生育能力的管理:期望、问...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