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yngoscope:残余听力丧失后,哪些变量影响人工耳蜗的性能?

时间:2023-10-21 20:35:1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与单独使用人工耳蜗(CI) 和其他使用全电信号的 CI 用户相比,具有低频听力的CI用户适合电声刺激(EAS),且可提高他们的语音识别能力。EAS 带来的益处被认为是由于在电刺激中增加了低频声学提示。基于此,在进行耳蜗植入时,开发的手术技术特异保留了低频听力。听力保存率因报告的标准、手术方法、电极阵列设计、电极阵列插入深度和其他因素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已公布的短期听力保留率从 35% 到 90% 不等。

近期,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在《Laryngoscope》上发表文章,确定了丧失低频听力人工耳蜗(CI)植入者在CI激活后影响其表现的变量

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设计,评估了 2012 年-2021 年期间,在一家三级学术中心植入人工耳蜗、丧失功能性声学听力并安装了独立 CI 设备的正常至中重度低频听力成人(术前无辅助阈值≤70 dB HL,250 Hz)的 CNC 单词识别能力。在激活后 1、3、6、12 和 24 个月的访问中查询了性能评分。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个线性混合模型评估了植入时的年龄、阵列长度(长与中/短)以及术前低频听力(正常到轻度、中度和中重度)对单独使用 CI 进行语音识别的影响。

共有 113 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间隔时间的主效应非常明显(p<0.001),表明尽管丧失了残余听力,但激活后的单词识别能力有所提高。年龄(p=0.029)和阵列长度(p=0.038)有明显的主效应,术前低频听力(p=0.171)没有影响。另外,年龄与阵列长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交互作用(p=0.018),表明当功能性听力丧失时,使用中/短阵列的老年人比使用长侧壁阵列的年轻人表现更差。

线性混合模型评估不同变量的主效应情况

综上所述,术前具有低频功能性听力的人工耳蜗使用者中,尽管丧失了低频听力,但与术前相比,单独使用人工耳蜗时的语音识别能力明显提高。年龄和电极阵列长度可能会对激活后的表现产生影响。这些数据对听力保护候选人的术前咨询和设备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出处:

Nicholas J Thompson, Margaret T Dillon, Evan P Nix et al. Variables Affecting Cochlear Implant Performance After Loss of Residual Hearing. Laryngoscope. Oct 2023

上一篇: 医美盘点:史上最全黄褐斑治疗方法

下一篇: 房颤的节律控制如何进行药物选择?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