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打牛,头颈癌肺转移后放疗联合PD-1病灶全消失18个月了!
时间:2023-11-24 14:25: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知道放射治疗对主要照射区域之外的远处病灶有抗肿瘤作用,这种现象被描述为“远隔效应”。尽管单独放疗很少诱发远隔效应,但是如果同时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会增加发生概率。这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数据比较有限,这也是在癌度APP和微信群里我们很少能回答这部分患者的提问:“头颈部鳞癌有啥好的办法?”今天癌度的这篇稿件是为这部分患者做一个参考。这个患者在肿瘤出现了肺部转移之后,使用了放化疗,然后使用了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在对一些肿瘤病灶进行立体定向全身放射治疗(SBRT),导致未放疗照射病灶出现远隔效应。详情大家可以参考本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刊例图
一、放疗加PD-1,患者大获益
这是一名72岁的男性病人,他于2020年4月前往医院就医。确诊为下咽部鳞状细胞癌,当时未对PD-L1表达水平进行评估。这个患者首先接受了放化疗,这也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标准治疗。通过体积调制弧治疗(VMAT) 进行的放疗,35次共计70Gy的总辐射剂量。同时接受了3个周期的高剂量顺铂化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了2级腹泻、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此他开始降低化疗药物顺铂的剂量。
完成治疗后5个月的复查显示颈部病灶获得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出现了几个肺部结节。随后进行的PET-CT检查显示为转移灶。患者每两周接受240毫克的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用药3个月后的检查显示肺部转移灶几乎消失,不得不说治疗效果还是很不错。但是6个月之后病情再次复发,肺部有两个病灶出现了示踪剂的吸收,但是好在没有肺部之外的病灶转移。
影像学检查发现了肺部的转移灶
根据这些结果,临床医生决定对肺部病灶进行立体定向全身放射治疗(SBRT),由于两个病灶相对分离,同时也怕照射不全,所以先对较大的纵膈旁的病灶继续放疗,6个月之后再处理较小的病灶。患者分4次进行了48个Gy的放疗。在放疗前后一周和治疗期间没有使用PD-1,但是放疗后维持使用了PD-1,总体结果是很理想的,他没有出现放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而且2个月之后显示照射病灶的消退,另外那个较小的没有照射的病灶也缩小了,这个病灶在7个月后完全消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18个月进行的随访表明,患者没有出现局部或远处进展或毒性,他目前还在继续使用PD-1抑制剂治疗。
患者的整体治疗时间轴
二、讨论和启发
今天的这篇稿件希望给到头颈部鳞癌患者一些参考,尤其是整个患者的治疗过程,比如首先的同步放化疗,以及二线的PD-1治疗,后面对寡进展的肺部病灶进行局部放射治疗。放疗之后继续使用PD-1维持治疗,这些都是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PD-1的使用不需要局限PD-L1表达,阴性也可能会有效,肿瘤突变负荷TMB也不是一定需要很高,所以对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来说,不一定是需要做很贵重的基因检测。
参考文献:
Masashi Endo, et al, Abscopal Effect after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with Nivolumab for Lung Metastasi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A Case Report, Case Rep Oncol (2023) 16 (1): 134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