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出现儿童肺炎聚集可能与“免疫落差”现象有关

时间:2023-11-28 09:28: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期,“支原体肺炎”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成为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从九月初蔓延至今已近三个月,多地医院突然出现大规模的病人潮。2023年11月始,天津市区域内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势头,多种病原(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链球菌等)交叉叠加,造成了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态势。患儿以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为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等上下气道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11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向中国要求提供呼吸道疾病增加和出现儿童聚集性肺炎的详细信息,依据《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得到更多相关流行病学信息以及相关儿童聚集人群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数据。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还要求得到进一步相关病原体的流行趋势信息,包括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SARS-CoV-2和支原体肺炎等。

图片

11月23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协助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儿童医院与WHO举行了电话会议。数据表明,自5月以来,我国因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而就诊和住院的儿童人数有所增加。此外,鉴于取消了疫情大流行的限制,腺病毒和流感病毒中的一些增长比历史上出现得要早,但包括北京和辽宁在内,尚未发现任何异常或新型病原体或异常临床表现,只有上述多种已知病原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普遍增加。且目前国内呼吸道疾病的增加并没有导致病人负荷超过医院的能力。

WHO收到的数据也表明,新冠疫情大流行可能造成了免疫落差(immunity gap),疫情期间其他病毒和细菌的传播急剧减少,或导致一些儿童对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其他引起感冒的病毒等病毒缺乏免疫防御能力。免疫落差是长期低接触某种特定病原体而导致的保护性免疫力不足,这使得更大比例的人口易感染该疾病。

我国多位呼吸领域的专家同样表示,按照病原体流行的一般规律,都是有一种病原体占据主导位置,会压制住其他病原体流行。比如:新冠流行期间,流感等病原体都受到了抑制。前几年,很多新出生的儿童较少接触到呼吸道病原体,没有形成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如肺炎支原体、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这类是免疫空白人群,对这些病原体完全没有招架能力。

据报道,实际上去年秋冬季,与国内非常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其他多个国家,去年冬季比中国早开放一年以上的国家出现了密集的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感染,尤其是儿童感染十分多见且严重,这造成了不少儿科病房爆满,儿科ICU挤兑的情况。2022年冬季,北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爆发,以及近期我国支原体肺炎、流感流行都是“免疫落差”造成的。

在流感的治疗中,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导致,偶尔由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交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而感染。也有可能通过呼吸过程释放的小空气微粒传播而致病。潜伏期通常为1~4天(平均2天),具有快速和高度的传播性。

由于儿童年龄段的不同以及感染的流感类型或亚型不一,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对于发热、头痛、咽炎和(或)肌痛引起的流感相关不适,治疗可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大于3个月的儿童)或布洛芬(大于6个月的儿童)。在使用退热药和镇痛药时,不建议同时使用复方感冒药,以避免使用多种含有相同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服用过量。另外,儿童发热尽量不要使用阿司匹林或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以免发生严重的瑞夷综合征。咳嗽和鼻炎的对症治疗与普通感冒相同。

图片

儿童可以选择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玛巴洛沙韦、帕拉米韦等。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治疗应尽早开始(症状出现后的48h内),早期治疗可减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和(或)缩短用药时间,从而降低发生耐药的风险。但是在出现流感样症状48h后的治疗也有一定临床获益。除了上述的药品,我国目前上市的还有另外2类抗病毒药物,即细胞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M2抑制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其中,阿比多尔临床数据研究不足,儿童使用尚无充分的循证证据,且临床使用较少;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乙型流感病毒无效且对于甲型流感的流行病毒株广泛耐药,已不建议使用。

此外,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安全、便利、经济的一项措施,在传染病防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不同的疫苗针对的主要对象是有所不同的,主要根据疫苗的特点,还有防控疾病的需要来决定。像目前我们国家实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主要对象是14岁以下的儿童。像非免疫规划疫苗,像肺炎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这些疫苗主要对象是婴幼儿。还有针对呼吸道疾病最常用的流感疫苗,对象是6个月以上的人群都可以使用。但是这里面也有重点推荐的人群,像老年人,还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婴幼儿,这些人群在推荐接种流感疫苗时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除了流感外,肺炎支原体仍然大规模存在。支原体的病原可能有基因的变异,对特效药阿奇霉素有一定耐药性。从《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版)》开始 ,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或呼吸喹诺酮类,在支原体耐药率较低的地区可选择大环内酯类。目前,支原体的病原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对于大环内酯类治疗无效的耐药或难治性支原体的病原感染者,且年龄在8岁以上,可考虑使用喹诺酮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

另外,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是治疗MPP的替代药物,对耐药MPP具有确切疗效,用于可疑或确定的MP耐药的MUMPP、RMMP、SMPP治疗。由于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

世界卫生组织将密切跟踪相关疫情。建议民众采取行动来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接种流感、新冠疫苗和对抗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疫苗;与病患保持距离;生病时待在家;必要时接受检查和医疗照护;适当佩戴口罩等。

上一篇: 一省报告33144例流感!高热病人同时感...

下一篇: Lancet Planet Health...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