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通过肠道菌群探讨中药抗肥胖作用的全球研究现状和趋势,文献计量学研究

时间:2023-12-07 13:35:5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景:肠道微生物群(IM)已被发现与代谢紊乱有关,导致宿主过度脂肪积累、全身和慢性低度炎症以及胰岛素抵抗。此外,肠道微生物的失衡会引发宿主体内一系列与肥胖相关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代谢功能障碍。目前的研究强调了IM和中医在减轻肥胖相关疾病方面的关键相互作用。一些研究系统地回顾和分析了这些相互作用,全面了解了中医药在IM调节中的作用及其影响。他们探索了中医通过调节IM的组成和功能结构,特别是肠道屏障功能和代谢物来纠正代谢紊乱的潜在机制。此外,有研究总结了中医药调节IM治疗肥胖的分子机制。

虽然这些贡献很大,但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某些限制,例如缺乏比较分析和过分依赖主观解释。IM是旨在预防和治疗肥胖的中医研究的中心焦点。因此,追踪该领域的进展和趋势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见解。

方法:截至2023年6月17日,对2009 - 2023年“IM与中医肥胖”这一主题进行了文献检索。从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CC)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中提取出版物的主要信息,包括完整记录和参考引文。为了可视化和分析文献,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结果:在过去的15年中,论文发表数量迅速增加。合作网络显示,中国、北京中医药大学、食品与功能分别是该领域最活跃的国家、组织和期刊。Liu Bin发表的文章最多。2014年发表的Xu Jia的一篇论文拥有最高的本地引用分数(LCS)。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引分析表明,中医药对IM和肥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医药调控IM产生的内源性功能性代谢分子所驱动的代谢效益上。其他重点包括中医调节IM恢复肠黏膜屏障的机制,以及肠器官轴的管理,针灸调节IM的代谢优势,以及中药小分子转化IM的过程。

结论:该研究利用CiteSpace、VOSviewer和文献计量学在线分析平台,全面了解中医药干预IM抗肥胖的现状、热点和趋势。不足:大多数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缺乏大规模的临床验证。第二,中医药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今后的研究应更深入地探索中药调节IM的机制,以及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同时,应加强临床研究,验证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对预防和治疗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的有效性

 

原始出处:

Huang W, Wang J, Kuang M, et al. Exploring global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s in anti-obesity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intestinal microbiota: a bibliometric study.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3;13:1271473. Published 2023 Nov 16. doi:10.3389/fcimb.2023.1271473

上一篇: JOP:音乐疗法能减轻危重患儿基础护理过...

下一篇: ARCHIVES OF PATHOLOG...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