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ical Medicine: 难治性抑郁症对面部情绪的神经反应的影响

时间:2024-05-23 11:01: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重性抑郁症(MDD,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仅有一半响应初步治疗,完全缓解率更低。识别不良预后标志能实现个体化治疗策略,提高缓解速度。

三元模型认为,MDD患者倾向于感知负面情感。这可以体现在记忆、情感感知和处理等方面,如对负面面部表情的过分反应。相关研究发现, 杏仁核和额前叶前内侧部的功能异常可能与此相关。治疗可修正这种感知偏差。原发性医疗机构的难治性MDD患者,采用面部情绪识别fMRI检测杏仁核和前额皱约积极性偏差,预测未来4个月治疗效果。

本研究选择42例抑郁症患者及配对对照组,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比较两组在感情面部识别任务下对阿米巴区和前额皮质的激活水平差异。

作者共招募18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0.53±1.88岁。按1:1比例随机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接受氧合素、精氨酸加压素或安慰剂处理。行为测试采用加速转盘测试评价运动协调能力。采用三室室测试评估社会行为。采用盖洛德情绪量表测量焦虑情绪。

接着采用1.5T MRI扫描各组参与者,获取结构数据。采用片面全脑扫描与电生理实验记录前额叶皮层的突触功能。随后采集参与者动脉血进行激素水平分析。

统计分析上,采用SPSS软件进行两组比较,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等。Sig值定为0.05有显著性。

最后进行复盘验证,采用荧光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血清和体内标志物变化,与电生理结果一致性较高。

MDD受试者的临床特征如下表所示。

表 1.临床特征 MDD (n = 42)

实验结果显示,降低双侧杏仁核激活对悲伤快乐面孔预测了有利的临床结果(rs[38] = 0.40,p = 0.01)。

表 2.基线和随访 MDD 时临床症状测量的描述性统计 (n = 42)

相比之下,背侧/前前扣带回皮层激活(rs[38] = 0.18,p = 0.29)和使用基于体素的全脑分析 (基于体素的Family-Wise Error-corrected p < 0.05)均无影响。预测效应主要由右杏仁核驱动,在焦虑水平较高的患者中,右杏仁核对笑脸的反应降低。

图 1.杏仁核对面部情绪的反应与抑郁症状变化之间的关联

此外,探索性横断面 BOLD 分析探测组(MDD 对照组)和情绪条件效应(悲伤快乐)没有在作者先验定义的 ROI 或全脑水平上显示群体或情绪状况的主要效应或交互效应。

总的来说,这篇文献证实了以下预测,即对阴性面部表情和阳性面部表情的下杏仁核反应可能是一种适应性神经特征,这也预示着难治性 MDD 的后续症状改善。焦虑降低了适应性杏仁核反应。

原始出处:

Fennema D, Barker GJ, O’Daly O, et al. Neural responses to facial emotions and subsequent clinical outcomes in difficult-to-treat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2024:1-9. doi:10.1017/S0033291724001144

上一篇: Pharm Biol:桂枝肝草汤治疗苯肾...

下一篇: Geriatr Orthop Surg ...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