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影像】了解一下寰枢关节脱位及类型!

时间:2024-05-28 22:01:0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患者男,59岁。

主诉:四肢乏力麻木、走路不稳1年半。

现病史:患者于1年半前开始无诱因下出现双侧肢体麻木。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本院门诊就诊,由门诊医生拟“脊髓型颈椎病”收人科室。

人院体查见:患者神清,精神可,步行入院,四肢麻木乏力,以远端指关节麻木为主,行走伴少许踩棉花感,精细动作尚协调,无恶寒发热,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无咳嗽咳痰等不适,纳、眠可。

专科检查:颈部活动无受限,颈椎未见明显侧弯,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屈颈试验(-)。

辅助检查:外院MRI提示寰枢椎半脱位并脊髓受压变形。

图片

图片

发现问题了吗?

颈椎CT表现:颈椎寰齿前间隙增宽(白箭头所示)约0.6cm,侧块与双侧齿状突间距不等,右侧较宽(图2白箭头所示),未见明确骨折。颈椎MRI表现:颈椎矢状位示齿状突后移,寰枢关节结构紊乱,间隙增宽(图3、图4长白箭头所示)约0.6cm,横韧带增厚,相应节段椎管狭窄,最窄处约0.57cm,颈脊髓明显受压变细,T2WI信号不均匀增高(图3-4短白箭头)。

影像诊断:寰枢关节脱位,相应节段脊髓受压变形,椎管狭窄

寰枢椎关节脱位

寰枢关节脱位是指颈椎的寰椎、枢椎之间的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寰枢关节脱位是上颈椎最常见的损伤,若未经及时治疗,其脱位程度常进行性加重,导致脊髓高位受压而危及生命。寰枢关节脱位分前、后脱位和旋转脱位。

正常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由寰齿关节、双侧侧块寰枢关节三个关节联动的。正常情况下,齿状突居中,双侧间距相等(差距<2mm),双侧侧块关节等宽,关节间隙均匀,二者呈”八“字形方向,侧块形态、大小相同。颈椎张口位、CT/MRI矢状位显示清晰。

正常时,在侧位片上测量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的距离,ADI(atlas-dens interval,寰椎间隔),成人ADI≤2mm,儿童ADI≤4mm。

图片

在张口位或CT正中冠状位上的测量,M为中线,正常时A=B,C和D各自平行于关节面,二者相交于M线。

图片

图片

病因

外伤性脱位:外伤性寰枢关节脱位,是上颈椎严重损伤类型,有报道称在急性颈椎外伤患者中,寰枢关节脱位发生率约2%,但严重寰枢关节脱位,可累及高位颈髓及延髓,死亡率高达35%。

炎症性脱位:骨结核、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寰枢关节,儿童咽部感染可继发寰枢关节脱位。

病理性脱位:肿瘤破坏,或炎性损坏等,可以造成寰枢关节脱位。

自发性脱位

先天性脱位

1.前脱位诊断标准:

    ADI≥3mm

    3-5mm轻度脱位

    6-9mm中度脱位

    ≥10mm重度脱位

2.寰枢关节半脱位

关节失去正常的解剖对位关系为脱位,而半脱位不能明确区分脱位的程度,寰枢关节是三个联动关节组成,即便对侧侧块关节是部分脱位,对寰齿关节而言可能是完全分离。所以,只要出现寰齿或侧块关节解剖关系的非生理性改变,均可诊断寰枢关节脱位。

双侧寰齿间距不对称,不能单独作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指征。必须还有张口正位片上ADI>3mm(儿童>5mm)的表现,或加拍左右15°双斜位张口位片,双侧寰齿间隙差值仍存在,则可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

3.寰枢关节旋转脱位

指以一侧侧块关节为轴,寰椎向一侧旋转,而致对侧侧块关节脱位,伴寰齿关节脱位和寰椎横韧带和翼状韧带的损伤。临床与影像常被忽视,有时又称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

图片

类型 1:单侧小关节半脱位,横韧带完整。最常见;齿状突作为枢轴。类型2:单侧关节面半脱位,ADI 为 3 至 5 毫米。与横韧带损伤有关;关节面起枢轴作用。类型 3:双侧前关节面位移 > 5 毫米。罕见,有神经功能缺损风险。类型 4:寰椎后移,伴有齿状突缺失。罕见,神经功能缺损风险高

图片

咽后脓肿而导致慢性(>3 个月)寰枢椎旋转不稳定 (AARI) 的 8 岁女性。冠状面 (1a)、矢状面 (1b) 和连续轴向图像 (1c) 显示 C1 在 C2 上的旋转半脱位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僵直、四肢无力、走路不稳、二便异常;严重者或晚期病例可伴有呼吸功能障碍,若合并颅底凹陷等,还可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视物不清等脑神经并发症。

图片

一名 64 岁女性,被诊断为寰枢椎脱位并伴有颅底凹陷,接受了 TARP 手术。术前颈椎侧位 X 光片(a)、矢状面 MRI(b)和矢状面 CT 扫描(c)的图像显示颅底凹陷并伴有寰枢椎脱位和延髓腹侧受压的证据。TARP 术后的颈椎 X 光片(d、e)显示装置放置良好。术后矢状面 MRI(f)和矢状面 CT 扫描(g)显示寰枢椎脱位复位,齿状突下降,延髓腹侧减压。术后 3 个月的 CT 图像(h)显示坚固的骨融合

图片

一名 62 岁男性,被诊断为寰枢椎脱位并伴有椎底凹陷,接受了 OF 手术。术前颈椎侧位 X 光片(a)、矢状面 CT 扫描(b)和矢状面 MRI(c)显示椎底凹陷并伴有寰枢椎脱位和腹侧受压的证据。OF术后颈椎侧位 X 光片( d、e )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术后矢状面 MRI( f)和矢状面 CT 扫描(g)显示寰枢椎脱位复位,延髓受压减轻。6个月随访的CT 图像( h )显示骨融合牢固

小结:(1)明确有无外伤、先天畸形、寰枢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2)环齿侧间隙及ADI有无增宽(大于3mm),ADI更有意义;同时注意观察椎管有无狭窄,齿状突有无骨折等。

上一篇: 论文解读|Xiaohui Liao教授团...

下一篇: 成人灰色小克银汉霉侵袭性毛霉菌病1例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