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泪沟打的玻尿酸,突然就肿了一块

时间:2024-05-28 22:01: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Hey guys,透明质酸(HA)填充剂通常用于美学目的,是世界上第二种最常用的非手术美容程序,仅次于肉毒毒素注射。有限的过敏反应、可以用酶逆转、快速恢复以及满足不同审美目标的广泛产品选择,使得HA填充剂广受欢迎。尽管泪沟这个部位很受关注,但它被认为是用HA治疗最具挑战性的区域。尽管HA填充剂被认为相对安全,但可能会产生从轻度到重度的不良影响。皮肤填充剂并发症可根据出现时间(早期、晚期和延迟发作)进行分类。早期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暂时性瘀伤、水肿、注射部位的红斑和血管损伤(视网膜动脉栓塞、组织坏死、缺血性改变),这是一种主要并发症。迟发并发症包括非典型感染和炎症、植入物材料迁移、持续变色和瘢痕形成以及异物肉芽肿形成。

图片

所有可注射真皮填充剂都可能导致异物肉芽肿,其发病率为0.01%至1%。据我们所知,尚未有研究报告HA填充剂注射到下眼睑后超过10年以后形成眼眶肿块。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例晚发型的HA并发症,两个求美者都是在注射玻尿酸10多年后产生了右眶下可触及肿块,根据临床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成像而确诊,由于担心潜在的眼眶肿瘤,求美者进行了手术切除。

病例1

一名49岁的女性,一个月前开始,右下内侧眼眶有缓慢进展的可触及肿块(图1A)。她本来很健康。没有已知的过敏、疼痛、撕裂、鼻塞、出血、既往创伤或手术报告。眼部检查发现无异常(双眼前段和眼底正常,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的左右眼眼压分别为15和16mmHg)。眼周检查显示,右侧眼眶泪沟区域有一个牢固的、不柔软的移动性肿块。全血计数、常规生化测试、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激素和电解质均正常。

_

对比MRI扫描显示眶下内侧缘软组织增厚,右眶下缘增强明显(图1B,C)。通过巩膜下切口的前眶切除术移除肿块(图1D)。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围绕无定形、粘液样、嗜碱性异物的异物巨细胞反应;轻度淋巴细胞浸润和充血(图1E)。尽管求美者在初次临床就诊时没有报告填充剂注射史,但在进行了肿块切除手术并宣布了病理结果后,求美者回忆说,10 几年前,她曾经在下眼睑进行过HA填充剂的双侧注射。在12个月的随访中,求美者眼部和眼周检查正常,求美者无任何不满(图1F)。

图片

图1

(A)右眶下内侧缘肿块

(B)磁共振成像扫描,对比后增强,轴向T1视图显示右眶下缘明显对比增强

(C)磁共振成像扫描、预对比增强和轴向T2视图

(D)手术切除肿块(20×6mm)

(E)材料的高倍视图,注意存在多核异物巨细胞(苏木精和伊红,×200)

(F)手术切除右下眶缘肿块12个月后

病例2

一名43岁的女性求美者,在过去4年中右下眼睑逐步增厚。眼部检查无特征(双眼前、后段正常,非接触眼压计测得的左右眼眼压分别为14和12mmHg)。临床上,右侧眼眶的泪沟区域有一个无疼痛、可移动、可触及的硬块。左眼周组织未见异常(图2A)。她身体健康,之前没有外伤、手术、已知过敏或全身疾病。全血计数、常规生化测试、甲状腺激素和电解质均正常。

眼眶MRI显示T1加权序列中肌肉等强度;T2加权序列中的边界无法定义,对比显示软组织肿块弥漫性增强(图2B)。求美者通过巩膜下切口进行了右前眼眶切开术,以对肿块进行切除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栅栏状上皮样组织细胞和围绕无定形、粘液样、嗜碱性异物的异物巨细胞反应;轻度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图2C)。

尽管反复询问,求美者并未确认之前曾对面部进行过任何侵入性手术。然而,在手术切除肿块后的随访检查中,求美者回忆说,约10 几年前HA填充剂曾经注射到下眼睑。在18个月的随访中,没有出现任何迹象或症状。

图片

图2

(A)右下内侧眶缘肿块

(B)轴向、对比后增强T1磁共振成像视图显示下内侧弥漫性对比增强

(C)显微镜检查显示成分为透明质酸(苏木精和伊红,×100)

讨论

眶周区域不仅是面部最早衰老的部位,也是人体暴露最多的区域,特别是在大流行期间,由于病毒感染使用了外科口罩,由于老化的影响,导致眼下肌脂肪垫的流失,因为凹陷的眶周会给人一种疲惫的感觉。HA填充剂于2003年获得FDA批准,是寻求快速、临时、非手术且副作用最小的求美者的首选。这两名求美者回忆说,早在10年前,就曾进行过一次眼周HA填充剂注射,虽然很难确定使用了哪种HA填充剂。尽管在注射HA填充剂后很长时间内,眶下区域可能会出现肿胀,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可能会伪装成需要手术切除的更严重的病理。因此,求美者应了解这些填充剂的风险,即使是10年后依然是有可能发生的。

_

一般来说,异物肉芽肿是一种对外源性物质的长期炎症反应,由巨噬细胞降解的可能性很低。延迟发作反应可在注射后数月至数年出现,据报道,极少数下眼睑局限性异物肉芽肿反应是由注射HA填充剂中发现的细胞外嗜碱性物质周围的巨细胞组成,一些提出的理论包括填充剂周围的生物膜形成。

然而,与其他病例不同的是,这两位求美者肿块是在填充剂注射10多年后才产生的,据我们所知,这是HA填充剂在眶下注射和肉芽肿形成之间的最长间隔。

参考文献

1. Arici C, Tosuner Z. Infraorbital mass long after dermal filler injection: A report of two cases. J Cosmet Dermatol. 2023 Jan 6. doi: 10.1111/jocd.1558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606376.

上一篇: 【协和医学杂志】术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下一篇: J Cosmet Dermatol:愈疮...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