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H 专访|A. Daiber教授:光污染与血压调控机制:一场跨学科的精彩对话

时间:2024-06-03 14:00: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第33届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ESH 2024)于5月31日至6月3日在德国柏林的埃斯特雷尔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汇聚全球高血压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聚焦高血压研究最新进展、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探讨有效预防措施。

环境污染是指自然环境中混入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其数量或程度达到或超出环境承载力,从而改变环境正常状态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等。众所周知,空气污染及噪声污染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正逐步被认定为另一大环境健康隐患。有研究证明,PM2.5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噪声可加剧心血管、代谢失调及神经心理障碍的风险。

然而,在21世纪的城市化浪潮中,光污染作为新兴的环境问题,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指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墙面涂料的反光甚至是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由镜面建筑反光所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感。

随着第33届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ESH 2024)在柏林召开,光污染与血压调控机制成为了医学研究的前沿话题。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A. Daiber教授以“夜间光污染,亮度的阴暗面”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梅斯医学特邀A. Daiber教授基于其深厚的研究积淀,深度剖析光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广泛影响,并具体阐释光污染对血压调控机制的潜在作用。

A. Daiber教授

梅斯医学:光污染对人类健康有哪些影响?光污染影响血压的机制是什么?

A. Daiber教授:光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视觉健康损害、睡眠障碍、内分泌失调、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等。在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研究表明,光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光污染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人体的血压,最主要原因是生物钟和压力反应的紊乱,会导致昼夜节律失调。昼夜节律系统对光环境尤为敏感,其中蓝光波段的作用尤为突出,它在精密调控人类的睡眠-觉醒周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夜间暴露于强光下可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对于维持正常的睡眠模式和血压调节至关重要。这些变化会导致压力反应的改变,增加压力源的积累。

另外,夜间光照可激活人体的应激系统,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上升。长期的应激反应会促进血压升高,因为它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荷。有研究显示,长时间的光污染暴露可能会影响心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包括增加心率、改变心律以及促进炎症反应,所有这些都与血压升高有关。同时,光污染导致的睡眠障碍,如睡眠时间缩短、睡眠中断等,会影响身体的自然修复过程,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恢复,从而可能间接导致血压升高。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还与胰岛素抵抗、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代谢问题有关,这些问题本身也是高血压的风险因素。

总体来说,光污染通过干扰正常的生物节律、增加心理及生理应激、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睡眠质量和促进代谢异常等,可能对个体的血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减少光污染暴露,控制夜间光照环境,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癌症新抗原(Neoantigens)

下一篇: FDA建议2024-2025启用三价流感...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