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患者中抗GM2抗体IgM的相关研究

时间:2024-06-08 10:03: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 MMN),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的多发单神经病变。该病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机制导致周围神经朗飞结处神经兴奋传导受阻,而引起周围神经功能和结构异常有关。

临床特征为隐袭起病,阶段性加重或逐渐进展,也可有长时间的稳定。早期上肢神经受累多见,表现为不对称性肢体远端为主的无力、萎缩,无客观感觉障碍。该病通常发展较慢,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可导致肌肉无力萎缩而致残。

MMN患者的血清通常含有针对神经节苷脂GM1IgM抗体,偶尔含有针对GM2IgM抗体。由于MMN中进行的病理学研究很少且缺乏代表性动物模型,MMN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GM1是一种鞘糖脂,在周围神经的节周区域高表达,是MMN和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患者中发现的抗体靶标。抗GM1抗体IgM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的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神经突结合,并通过激活经典补体途径诱导细胞损伤。因此,抗GM1抗体IgM激活补体可能是疾病进展和由于轴突损伤累积而导致永久性无力的原因。较高滴度的抗GM1与更多的体外补体沉积和患者更明显的虚弱有关。

国外研究团队既往使用iPSC-MN模型描述了MMN相关抗体的致病作用。此次研究使用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系以及iPSC衍生的MN与神经节苷脂的IgM抗体结合,研究其在124名特征明确的MMN患者中激活补体的效力。

研究团队结合2007年和2015年荷兰MMN患者的横断面和随访研究数据,评估了124MMN患者血清中针对GM1GM2IgM抗体的存在,并研究了其与SC和补体的结合-激活属性,同时评估了IgM结合和补体沉积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显示124名患者中有13名(10%)的抗GM2抗体IgMELISA效价呈阳性。具有抗GM2抗体IgMMMN患者出现症状的年龄显着较低。IgMSC的结合与抗GM2抗体IgM滴度相关。

研究发现抗GM2抗体IgM滴度与MN结合或抗GM1抗体IgM滴度之间没有相关性。将血清与可溶性GM2预孵育后,IgMSC的结合会减少,但与可溶性GM1的结合不会减少。抗GM2抗体IgMSC的结合与补体激活相关,如SCC3固定的增加和上清液中C5a形成的增加。

文章提出循环抗GM2抗体IgM定义了发病较早的MMN患者亚组,这些抗体可能专门针对SC并激活补体,类似于MN上的抗GM1抗体IgM

数据表明,与SCMN结合的IgM抗体激活补体是MMN病理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Kevin, Budding,Jeroen W, Bos,Kim, Dijkxhoorn et al. IgM anti-GM2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 target Schwann cell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early onset.[J] .J Neuroinflammation, 2024, 21: 0.

上一篇: Stroke:自发性颈动脉夹层中的抗凝治...

下一篇: Radiology:T2加权前列腺MRI...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