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米芬、来曲唑,常见口服促排卵药应用总结!

时间:2024-06-09 22:02: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口服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一、抗雌激素药物的诱导排卵药

1、枸橼酸氯米芬

抗雌激素类药物的代表是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 citrate,CC),这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下丘脑和垂体竞争性阻断雌激素受体,反馈性促进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增加,刺激卵泡生长和成熟,也是最早用于诱导排卵和最常用的药物,1967年用于临床,拥有70年历史。

优点:枸橼酸氯米芬诱导排卵周期的排卵率较高,为73%~80%,临床妊娠率为10%~40%,流产率为17%~30%。

缺点:由于氯米芬对中枢雌激素受体的持续作用长5~7天,易刺激多卵泡发育,多胎妊娠发生率为7%~11%;卵泡持续生长不破裂的发生率为15%~20%。影响内膜。

使用方法:一般在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口服,50mg/d,连续5天,如果第一个周期没有排卵,则可以在下一个周期的治疗中增加剂量,通常是每次增加50mg,直到150mg/d。连续3个周期仍无排卵称为氯米芬抵抗,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氯米芬诱导排卵一般不超过连续6个周期。

不良反应:常见的(发生率>1%)的副作用:情绪波动、潮热、腹胀、胃肠道不适、乳房不适、视觉症状和头痛。发生率较低(<1%)的副作用:皮疹、抑郁、腹泻、脱发、尿量改变、失眠、眩晕和体重减轻。

风险及并发症:1)多胎妊娠:CC治疗周期多胎妊娠可能性增加,其中双胎妊娠居多。2)致畸作用:很少的体外细胞模型的研究,提示对胚胎的不利影响,但临床并未观察到致畸作用,未发现出生缺陷率升高。3)卵巢癌:有报道称长期使用CC(>12个月)增加卵巢癌风险,但是因证据不足仍无定论。4)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以轻症为主,重度OHSS比较少见。

2、来曲唑

来曲唑(letrozole)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1986年合成,2001年(Mitwally和Casper)首次使用在氯米芬反应不良的无排卵患者。其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活性,限制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诱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负反馈作用,促使促性腺激素水平分泌增加,刺激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来曲唑导致的芳香化酶抑制,使雌激素的前体物质雄激素蓄积,雄烯二酮、睾酮浓度轻度升高,增加卵泡颗粒细胞FSH受体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卵泡的发育。

优点:每个来曲唑周期的排卵率为70%~84%,临床妊娠率为20%~27%,流产率为18%~32%,多胎妊娠率降低,约3.4%。

来曲唑不占据雌激素受体,不减少雌激素受体,不拮抗雌激素的作用,故卵泡分泌的雌激素发挥正常作用,内膜的生长发育及宫颈黏液分泌不受影响。

来曲唑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活性,使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中的雌激素降低,增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有利于增加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妊娠结局。

来曲唑对PCOS患者诱导排卵的妊娠率不受体重指数(BMI)的影响,对肥胖患者可取得较氯米芬更好的临床结局,对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仍可获得54.6%的排卵率及25%的妊娠率。

对于PCOS人群特别是BMI≥30者,美国妇产科协会(ACOG)推荐来曲唑作为首选诱导排卵药物。

缺点:由于来曲唑不直接抑制雌激素受体,随着卵泡生长,雌激素达到一定水平后,负反馈抑制FSH持续释放,造成除了优势卵泡以外的其他小卵泡闭锁,避免多卵泡发育,因此多胎率低于氯米芬周期。

用药方法:LE的使用方案包括:①单剂量方案:月经周期第3天单次口服LE20mg;②多剂量方案:月经周期第3~5天起,口服LE2.5~5.0mg/d,共5天;③联合应用方案:与外源性Gn联合用药。

风险及并发症: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还有少数患者出现潮热、头痛、背痛等。长期使用有骨痛、体重增加可能。由于哺乳期间用药安全性不明,被归为妊娠X类药物,动物模型提示LE具有胚胎毒性、胎儿毒性和致畸性,但临床长期使用,尚未观察到对人类出生缺陷的升高作用。

小结:CC/LE口服方案是临床诱导排卵的经典方案,适用于各类不孕患者需求,包括PCOS,持续性无排卵,不明原因不孕,人工授精,微刺激,IVF,冻胚移植的内膜准备……特点是接近自然排卵的生理特征,目标是1~2枚成熟卵泡发育和排出。

来曲唑的剂量为每天2.5~5.0mg,氯米芬的剂量为每天50—150mg,近年来氯米芬150mg/d的剂量已经很少使用,主要是因为氯米芬对内膜的负面影响较大,但是增加雌激素并未改善妊娠结局。

对PCOS患者,单纯来曲唑或氯米芬方案的诱导排卵,流产率达25%~30%,联合Gn后,流产率可降至15%,因此推荐低剂量Gn的联合方案。

3、他莫昔芬

他莫昔芬为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通过调节含有雌激素受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反应,根据靶组织的不同发挥雌激素作用或抗雌激素效应,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目前一些临床试验表明,他莫昔芬可能会使特定不孕患者群体受益,其通过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双重效应促进卵泡发育,具有诱导排卵率高、对子宫内膜影响小等特点,在排卵功能障碍、薄型子宫内膜、生育力保存等人群有一定价值。但他莫昔芬在生殖领域使用方法差异较大,多为经验性用药,缺乏大样本研究数据结果支持。所以在临床工作中一般不选择此种药物。

风险及并发症:他莫昔芬(Tamoxifen)是一种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药物。潮热、性功能障碍、肌肉骨骼疼痛或僵硬、骨质疏松等。他莫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它可以在某些组织上模拟雌激素的效果,在其他组织上阻断雌激素的效果。考虑到雌激素在胎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理论上他莫昔芬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Tam使用周期会对子代产生明显的致畸作用。

二、抗雌激素药物联合Gn方案

枸橼酸氯米芬/Gn方案: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口服枸橼酸氯米芬50~100mg共5天,同时隔天肌内注射Gn(hMG/FSH)75U。

来曲唑/Gn方案: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口服来曲唑2.5~5.0mg/d共5天,同时隔天肌内注射Gn(hMG/FSH)75U。

该方案适合绝大多数的不孕患者需求,包括PCOS,持续性无排卵,不明原因不孕,人工授精,微刺激IVF,冻胚移植的内膜准备……特点是接近自然周期的生理特征,目标是1—2枚成熟卵泡发育和排出。

特别推荐Gn与来曲唑或CC同时启动,大量数据证明,该方案的排卵率、刺激天数、取消率、单卵泡率、妊娠率、活产率均明显优于其他方案。特别是对于PCOS,比单用来曲唑或CC,明显降低流产率。

需注意Gn的低剂量应用,要持续到卵泡成熟,达≥18—20mm直径时方可停药,如果中途撒药,会影响卵泡的健康发育。

优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相对其他方案较高,并且多胎妊娠率较低,还减少了Gn的使用剂量。

缺点:OHSS风险。

三、低剂量FSH递增方案

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使用r-FSH 37.5~75U启动剂量每天注射,12~14天后B超监测排卵,出现直径≥10mm阈值卵泡时维持原剂量,继续监测卵泡发育;否则每7天增加FSH 37.5U或原剂量的50%,直至卵泡成熟。

本方案特别适用于对来曲唑或氯米芬抵抗的PCOS不孕患者,大多选FSH,也可用于卵巢储备较多的低促性腺激素不孕患者,多选hMG,逐渐缓慢递增Gn剂量,逼近FSH阈值,募集1—2枚主导卵泡进入发育成熟,平均需时20余天。

该方案的要点是耐心,首个启动剂量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选择,一般PCOS患者可每天37.5-75U开始。首次剂量在14天后超声监测,主导卵泡直径≤10mm时,剂量增加50%,7天后超声监测,直到主导卵泡直径>10mm时,剂量则保持不变,根据卵泡大小决定超声监测时间。

如果主导卵泡直径>10mm,但生长较慢,在一个低剂量Gn持续时间较长,为防止雌激素跌落,并且主导卵泡直径已经拉开距离,可适当增加Gn,直至卵泡成熟。

在主导卵泡直径<10mm时,切忌频繁监测加量,容易导致多卵泡发育。保持每7天监测,50%速度加量,最终达到单卵泡发育的目的。PCOS患者使用该方案,仍然有9%~10%的多胎率。

优点:低剂量递增的外源性FSH方案,可以逐渐接近FSH阈值水平,控制卵泡募集的窗口宽度,避免一次性募集多个优势卵泡生长,是对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备受推荐的诱导排卵方案。

缺点:价格相对昂贵并相对耗时和耗精力,OHSS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二甲双胍、短效口服避孕药等促排卵药物的辅助用药。各种促排卵药物均有其适应证,应认真分析患者无排卵病因,合理选择药物。诱发排卵失败或妊娠不成功者应仔细分析原因,采用针对性促排卵前预处理后再促排卵或调整促排卵方案,以达到成功诱发排卵和妊娠的目的。

上一篇: 需要使用升压药的休克患者,何时可以安全地...

下一篇: 全文干货!评估胚胎发育潜能研究的新进展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