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时间:2024-06-16 18:01: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是一种复杂且少见的疼痛疾病,通常发生在肢体创伤后,如手术或骨折。

临床特征主要是严重的疼痛,通常局限于单侧肢体,往往伴有感觉神经、自主神经、运动神经及营养状态的异常。目前CRPS的有效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但循证医学证据为改善患者的管理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一、流行病学

CRPS发生率并不高,在欧洲每10000人中不超过5人患有此病。在美国患病人数不到20万。近十年的研究表明,美国CRPS的5年发病率为0.07%,在韩国,患病率为10万分之26。

女性受CRPS影响的比例更大,女性与男性的患病比例高达4:1。CRPS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50-80岁。CRPS对上肢影响更严重。

此外,CRPS在已有慢性疼痛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如类风湿关节炎、偏头痛。哮喘、糖尿病和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会增加CRPS的风险。

二、病理生理学

CRPS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和免疫反应、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遗传及心理因素有关。大多数病例多与肢体创伤性损伤或手术有关。

常见的诱发事件包括手腕骨折(发生率2-25%),手外伤(发生率26%),全膝关节置换术(发生率高达13%)。

01 炎症和自身免疫

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CRPS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急性CRPS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缓激肽和P物质分泌增加。

慢性CRPS患者的CD4+和CD8+ 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表明CRPS可能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过程有关。

02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CRPS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常导致皮肤颜色改变、心率增加、心率变异性降低、心排血量降低、出汗过多及四肢温度变化等临床表现。

在CRPS急性期,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降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使受累肢体的血流量增加,形成温暖、红色的肢体。

慢性期,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促炎细胞因子(如内皮素-1)的长期释放导致血管收缩,形成寒冷、蓝色、潮湿的肢体。

03 中枢敏化和可塑性变化

CRPS患者表现出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改变-中枢敏化,即脊髓痛觉神经元对外周输入信号过度敏感。

中枢敏化主要由脊髓背角中枢末梢释放谷氨酸和P物质等神经肽介导,增强了脊髓至大脑皮层痛觉回路中的信号传递,降低了中枢对机械和热刺激的反应阈值,并导致机械性痛觉过敏和异位疼痛。

04 遗传因素

CRPS存在潜在遗传易感性,CRPS可能在大约三分之一的个体(57%的男性和24%的女性)中具有遗传性,与ANO10、P2RX7、PRKAG1和SLC12A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

05 心理压力

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的患者CRPS病情更严重,这可能与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导致痛觉敏感和肾上腺素能症状相关。

三、诊断标准

01 临床标准

①持续的疼痛,发作与任何刺激事件没有直接关系;

②具有感觉障碍、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局部水肿、运动功能障碍或营养状态改变4种临床表现中的至少1种症状;

③在诊断时必须至少显示下列2种或多种体征[a感觉:感觉过敏或异位疼痛;b血管运动:温度不对称,皮肤颜色改变或皮肤颜色不对称;c肌肉运动或水肿:水肿,出汗变化或出汗不对称;d运动或营养:运动范围减小,运动功能障碍(虚弱、震颤或肌张力障碍),或营养变化(头发、指甲或皮肤)];

④没有其他诊断能更好地解释这些症状和体征。

02 子类型

CRPS是以疼痛和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疼痛综合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无确切的神经损伤病史,Ⅱ型存在主要的周围神经损伤。

四、治疗措施

采用综合的、个性化的、多学科的方法,将宣教、止痛(药物和介入手术)、康复和心理干预作为四大主要治疗措施。

01 患者教育

CRPS患者希望获得有关预后、自我管理、社会支持和诱因等信息。对于症状出现后长达18个月的患者,指南建议临床医生应强调有利的恢复率。

教育应强调积极的康复方法,了解信仰、行为和社会影响如何调节疼痛体验,为什么和如何安排活动,以及如何管理突发事件。

02 药物治疗

止痛药(如口服扑热息痛和非类固醇抗炎药)为一线治疗药物。还可以使用的药物包括抗惊厥类药物,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和去甲替林,以及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如度洛西汀。双膦酸类药物具有抗炎特性,可在症状出现后的早期使用双膦酸类药物治疗CRPS。氯胺酮通常用于难治性CRPS的三线治疗。

03 微创介入治疗

对于有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的CRPS患者,可以进行微创介入手术,如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电刺激、鞘内镇痛等。

脊髓背侧或背根神经节电刺激:电刺激需要经皮将电极植入硬膜外背侧或背根神经节,达到支配疼痛区域的神经根水平。

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过度兴奋的中枢神经回路,减少交感神经输出,以及反向激活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鞘内镇痛:适用于口服阿片类药物不能合理镇痛的患者。有肌张力异常的CRPS患者,鞘内注射巴氯芬可改善肌张力异常、改善运动功能、降低疼痛水平。经椎管内和硬膜外给予可乐定已被证明可以减轻CRPS患者的疼痛。

04 康复治疗

应尽早开始积极的康复治疗。温和的脱敏治疗,如按摩、电疗、针灸等。当患者能够适应这些治疗时,再开始进行温和的柔韧性和肌力增强训练。

后期物理治疗包括更积极的运动练习、应力负荷练习、等张强化和一般有氧训练。

05 心理干预

心理障碍,如焦虑和抑郁症状可以指导转诊到心理科。

06 预防

骨折后的最佳管理包括非限制性处理和早期功能康复,可以预防CRPS的发生。补充维生素C,可以减少创伤后炎症期的氧自由基,可以预防CRPS的发生。

衡量CRPS预后的一个独立且重要的指标是工作状态。多达40%的CRPS患者由于症状无法重返工作岗位。

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具有显著治疗效果的临床治疗方案,需采用多学科多方法治疗CRPS。

未来需提高对CRPS病理生理的认识,包括进一步探索遗传、代谢、心理、炎症和自身免疫因素,以确定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1.Michael C, Ferraro,Neil E, O'Connell,Claudia, Sommer et al.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advances in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Lancet Neurol, 2024, 23:0.

2.徐妍,许继军,潘寅兵.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7):1017-1021.DOI:10.7655/NYDXBNS20230717.

上一篇: 对全身影响最重要的部位之一:上颈部(头前...

下一篇: 【论著】基于非增强CT的影像组学识别动脉...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