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 Neurochir Pol: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融合后颈椎矢状平衡的变化

时间:2024-06-24 15:00: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年来,对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融合治疗颈椎病(ACDF)后矢状平衡(SB)变化的理解取得了重要进展。ACDF与颈椎前凸角增加或后凸角减小之间的关系已被证实。ACDF对融合节段的角度也有同样的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即手术节段矢状面平衡的初步矫正与整个颈椎位置的改善呈正相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整体环境的改善是否与手术本身有关。根据一些作者的说法,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然而,其他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所描述的角度略有下降。在测量整个颈椎作为融合节段的曲率时,这种减少更清楚地表达出来。已有研究证明,ACDF后颈椎前凸矫正程度可能取决于所使用的椎间植入物的类型,但其最终效果尚不清楚。前钢板的使用与矢状面平衡矫正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争议。然而,已有研究表明,颈椎前凸角的改善程度与稳定的长度呈正相关。其他分析表明,术前矢状面平衡障碍越严重的患者矫正效果越好。

颈椎前凸角与颈椎矢状垂直轴(cSVA)呈负相关,ACDF后cSVA增加10%。一项尸体研究表明,随着cSVA的增加,术后稳定附近水平的生物力学负荷增加[15]。随着颈椎矢状面不平衡的进展,椎间盘中观察到的生物力学载荷可能会增加。术后颈椎角度的改变影响治疗效果。前凸矫正与患者病情改善之间的关系已得到证实。在cSVA的情况下,术前和术后值是治疗效果的独立预后因素。大多数cSVA > 40 mm的患者仅在脊髓病症状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14]。ACDF对脊柱整体矢状平衡的影响也被观察到。在术前颈椎前倾角较大的患者中,可以观察到矢状垂直轴(SVA)下降、骨盆倾斜(PT)增加和骶骨斜度(SS)下降[17]。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ACDF后颈椎矢状平衡的变化进行全面评估。

材料和方法对28例颈椎病行ACDF的患者进行了检查。研究分为术前、术后早期和术后晚期三个阶段。根据x线正位和侧位图像:C1-C7、C2-C7、C1-C2、C1-C4、C4-C7角度和颈椎矢状垂直轴(cSVA)分析矢状位对齐。

术前和术后晚期年龄和时间的描述性统计

矢状面平衡参数的描述性统计和弗里德曼方差分析检验的p值,检查各个研究阶段之间颈椎前凸角的差异

侧位、术前和术后x线显示通过增加前凸角度矫正颈椎矢状平衡

c3 - c7前倾角值在三个不同时间间隔的分布

cSVA值在三个不同时间间隔的分布

上一篇: Sci Rep:氟化胺银和新型氟化物(T...

下一篇: CANCER CELL | 新辅助SHR...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