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 | 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比标准治疗方案在既往治疗失败的mCRC患者中未显著改善OS:LEAP-017 研究的最终分析

时间:2024-06-11 11:00:3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目前尽管治疗手段和早期检测取得了进展,但对于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尤其是错配修复完整或非微卫星不稳定性高(pMMR 或非 MSI-H)的患者,预后仍然较差,5年生存率约为15%,对于接受过基于氟尿嘧啶方案治疗(含或不含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等靶向治疗)后进展的pMMR或非MSI-H mCRC患者,目前最常用的标准治疗(SOC)包括瑞戈非尼、屈氟尿苷/替吡嘧啶,以及最近批准的屈氟尿苷/替吡嘧啶加贝伐珠单抗,然而,瑞戈非尼和屈氟尿苷/替吡嘧啶在mCRC患者中的临床活性有限,中位总生存期(OS)约为7个月,即使加上贝伐珠单抗,OS仍然不足1年,因此,对于pMMR或非MSI-H mCRC患者,仍然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案,LEAP-017研究旨在评估仑伐替尼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使用与SOC相比,是否能够改善先前治疗的pMMR或非MSI-H mCRC患者的预后。

方法

LEAP-017研究采用了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试验,纳入患者年龄≥18岁,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腺癌,ECOG体能状态为0-1,具有可测量病灶,先前接受过治疗,并且出现疾病进展(根据 RECIST v1.1),或在标准治疗后无法耐受,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仑伐替尼加帕博利珠单抗组(A组)或SOC组(B组),A组患者接受仑伐替尼20mg口服,每日一次,加帕博利珠单抗400mg静脉注射,每6周一次,B组患者接受研究者选择的瑞戈非尼或屈氟尿苷/替吡嘧啶治疗,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生活质量、安全性、耐受性。

研究结果

最终分析结果显示,仑伐替尼加帕博利珠单抗组的中位OS为9.8个月,SOC组为9.3个月,HR为0.83(95% CI, 0.68 至 1.02;P =0.0379),未达到预设的显著性水平,12个月OS率分别为42.7%和40.3%,18个月OS率分别为28.4%和19.8%,OS在大多数预先指定的亚组中基本一致,但亚洲患者和无肝转移患者的OS较好,最终分析结果显示,仑伐替尼加帕博利珠单抗组的中位PFS为3.8个月,SOC组为3.3个月,HR为0.69(95% CI, 0.56至0.85),12个月PFS率分别为12.8%和4.4%,18个月PFS率分别为7.9%和1.5%,PFS在大多数预先指定的亚组中基本一致。

安全性分析

两组患者均出现任何原因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30% 的患者)包括高血压、蛋白尿、腹泻、甲状腺功能减退、食欲减退、疲劳和恶心,3级或更高级别事件发生率为仑伐替尼加帕博利珠单抗组77%,SOC组59%,两组患者均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仑伐替尼加帕博利珠单抗组发生率为48%,SOC组为10%,两组患者均出现输液反应,仑伐替尼加帕博利珠单抗组发生率为48%,SOC组为10%。

结论

在先前治疗的pMMR或非MSI-H mCRC患者中,仑伐替尼加帕博利珠单抗与SOC相比,OS没有显著改善,该研究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哪些pMMR或非MSI-H mCRC亚群可以从新型免疫治疗联合治疗中受益。

原始出处

Akihito Kawazoe et al.,Lenvatinib Plus Pembrolizumab Versus Standard of Care for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Final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I LEAP-017 Study. JCO 0, JCO.23.0273.DOI:10.1200/JCO.23.02736.

上一篇: Chest:一例57 岁男性肺动脉钙化

下一篇: 重大颠覆!Nature子刊:睡眠不会促进...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