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浙江大学为第一单位,揭示了高血压患者心内膜下灌注与心肌损伤、心脏结构及临床结局的关系!

时间:2024-08-25 06:04: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与高血压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发展有关,心内膜下缺血被认为是持续心肌损伤和纤维化的驱动因素。

2024年8月21日,浙江大学Xu Xiaolei(第一作者)等在Circulation在线发表题为”Relationship of Subendocardial Perfusion to Myocardial Injury, Cardiac Structure, and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高血压患者心内膜下灌注与心肌损伤、心脏结构及临床结局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血流限制性冠状动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中,MFRsubendo受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心脏结构和临床事件相关。

图片

高血压和其他病理性肥厚状态的患者可能有心肌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尽管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有证据表明,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是心肌供氧受损的一个原因,可能在症状和从适应性到非适应性左心室重构的转变中起关键作用。长期升高的动脉血压、过度激活的神经体液系统、增加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已被证明与左室肥大和高血压性心力衰竭(HF)有关,并且由于供应该区域的小血管的解剖和功能异常,可能首先导致心内膜下层灌注异常。

冠状动脉微血管是冠状动脉造影无法分辨的。因此,其临床评价必须通过冠状动脉血管反应性的有创或无创定量间接进行定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被认为是无创评估心肌血流量(MBF)和心肌血流储备(MFR,压力/休息MBF之比)的金标准。然而,先前的大多数研究都将MBF和MFR量化为组织灌注的跨壁测量,它们对心内膜下灌注的离散异常相对不敏感,由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异质性,心内膜下更容易受到缺血性损伤。

图片

层间心肌血流及血流储备(图源自Circulation

尽管先前的研究已经对健康志愿者和阻塞性心外膜CAD和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进行了PET量化心内膜下灌注,但这些研究并未将心内膜下缺血与临床结果联系起来。评估心内膜下灌注与预后关系的1项研究并未确定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关系;然而,心衰,一个与心内膜下缺血高度相关的结果,没有被评估考虑到层特异性量化的技术挑战,将心内膜下血流与相关临床终点联系起来将为心内膜下血流灌注评估的有效性提供重要证据。

该研究共纳入358例患者,平均年龄70.6±12.0岁,男性占53.4%。中位MFRsubendo为2.57(四分位数范围为2.08-3.10),较低的MFRsubendo与年龄较大、糖尿病、肾功能降低、冠状动脉钙负荷增加和收缩压升高相关(均P<0.05)。在横断面多变量回归分析中,MFRsubendo的最低分位数与心肌损伤有关,与最高分位数相比,左室壁厚度和容积更大。相对于最高分值,低MFRsubendo与主要心血管和脑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独立相关(校正风险比2.99 [95% CI, 1.39-6.44];P=0.005)和心力衰竭住院(校正风险比2.76 [95% CI, 1.04-7.32;P=0.042),中位随访时间超过1.1年(四分位数间距,0.6-2.8)。

该研究表明,心内膜下灌注减少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肌损伤、左室不良结构参数和MACCE增加密切相关,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和动脉粥样硬化负担。虽然不是独立于跨壁MFR,但MFRsubendo是可靠的量化,并与结构和预后结果相关。对于存在心内膜下缺血风险与跨壁血流损伤不成比例的高血压和肥厚患者,MFRsubendo可能是探索高血压心脏病和心衰病理生理的有前途的工具。

参考消息: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3.067083

上一篇: 当脑梗碰上心梗,该静脉溶栓还是机械取栓?

下一篇: 急救“护心”的硝酸甘油,这5大常见误区要...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