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及全病程管理-2024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时间:2024-08-28 17:00: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言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艾滋病的治疗与管理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2024年,我国艾滋病防治领域迎来了又一里程碑式的进展,《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的全面更新。本次更新不仅聚焦于抗病毒药物的最新进展,更将全病程管理理念贯穿于始终,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科学化的治疗策略与全程关怀。

近期,北京协和医院曹玮教授分享“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及全病程管理-2024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感染前沿特将精彩部分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背景介绍

1. 世界艾滋病研究的三个阶段

1.0时代,即鸡尾酒疗法前时代,从1981年首例艾滋病病例报告到1993年,见证了艾滋病的发现、病毒的分离以及首个抗艾药物的诞生,开启了艾滋病治疗的初探之路。

2.0时代,鸡尾酒疗法时代,1996年HAART疗法的问世彻底改变了治疗格局,通过多药联合有效抑制病毒,促进了免疫功能的重建,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3.0时代,后鸡尾酒疗法时代,自2011年起,研究聚焦于免疫异常激活与综合治疗策略,2015年提出的“发现即治疗”新策略更是推动了艾滋病防控与治疗的前沿发展,旨在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目标。

2. “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承诺

在2025年前控制新增HIV感染至37万例内,AIDS死亡至25万例内。UNAIDS设定2025阶段性目标:95%感染者知晓病情,95%确诊者接受ART治疗,95%治疗者实现病毒学抑制,以及95%高危人群接受综合预防方案,全面推动艾滋病防控与治疗进程。

3. 回顾:艾滋病诊疗之中国战役

1985年首例报道,1993年启用ZDV等药物治疗,1995年发布首部诊断标准。2003年起全面免费治疗,2005年出台诊疗指南。2016年推广全球即治策略,2018年指南强调“三驾马车”抗病毒疗法。至2021年,全病程管理成为新指南重点,展现中国在艾滋病防控与治疗上的持续努力与进步

4. 2024版指南更新背景

临床证据不断积累和推陈出新,治疗决策依据增多;中国晚发现患者比例偏高,HIV早诊成为诊断重点;新的药物出现,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理念不断进步;进入后ART时代:聚焦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INR新干预措施;首次提出艾滋病脆弱人群概念,进一步推广全病程管理理念。

更新要点

更新要点一:早期诊断

所有HIV患者均应在初次HIV诊断时进行病毒载量测定,有条件时在启动ART前要进行耐药检测。

核酸补充试验:HIV-1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均可用于核酸补充实验,推荐首选使用定性检测试验作为核酸补充试验。HIV-1核酸定量检测低于检测下限,报告低于检测下限;>1000拷贝/mL报告检测值;检测限以上但≤1000拷贝/mL建议重新采样检测。

HIV核酸检测对于急性期、窗口期及晚期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更新要点二:ART药物选项

国内现有多种主要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涵盖NRTI、NNRTI、PI、INSTIs等类别,包括AZT、NVP、LPV/r等。特别提到CAB(2023年长效注射单剂)及ABC/DOR等特定药物。此外,还有复方制剂如单片合剂和复方单片制剂,如TAF/FTC/EVG/C等。值得注意的是,新药3TC/TDF/EFV(400mg)(依非米替)在2022年获批,为我国原研开发。这些药物在艾滋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人及青少年初治患者抗病毒治疗方案

需根据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因素选择。EFV不适用于高病毒载量患者;RPV限于低病毒载量和高CD4+T细胞计数者;ABC需HLA-B5701阴性;DTG+3TC或DTG/3TC适用于HBsAg阴性且病毒载量较低者。避免对CD4+T细胞较高的患者使用含NVP的方案,HCV感染者亦同。新药如3TC/TDF/EVF(400mg)为我国原研,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更新点三:明确定义低病毒血症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低病毒血症的定义,新版指南更新:一过性反跳(Blips):病毒学抑制后,出现单一的1次可检测到的HIV RNA,随后又恢复到病毒学抑制。

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出现连续2次可检测到HIV RNA在50-200拷贝/mL之间。

低病毒血症的管理

Blips:一般认为单次的一过性病毒反跳与后续的病毒学失败无关。大多不是因为依从性不足,而是正常的生理学波动或者实验室“假象”。

LLV:可能与后续的病毒学失败、严重的非AIDS定义事件或死亡相关。需评估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通常无需改变治疗方案;每3个月监测1次HIV RNA。

更新要点四:明确定义免疫重建不全

新版指南:诊断标准

接受ART 4年以上,外周血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超过3年,CD4+T细胞计数仍持续低于350/uL;同时除外其他可能导致CD4+T长期低下的原因。

为什么是四年?

ART 4年后,CD4+T细胞计数的增长将进入速率显著降低的平台期。对于第4年CD4+T细胞计数仍然低于350/μL的患者,其5~8年的CD4+T细胞计数平均恢复速率仅为20/μL/年。

INR的危险因素和预警指标

最明确的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年龄较大者;其他包括基线病毒载量、WHO疾病分期ART启动时间等也可能影响。

免疫重建不全可使用何种药物治疗?

针对免疫重建不全,当前国内外尚无明确推荐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案。DHHS建议采用ART(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策略,但不推荐强化ART以改善免疫重建或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已病毒学抑制的患者,转换ART方案并不能持续改善CD4+T细胞计数或异常免疫激活。同时,不推荐使用白介素-2(IL-2)或其他免疫调节、免疫抑制剂来改善免疫重建。WHO同样未推荐特定治疗策略。

更新要点五:艾滋病脆弱人群

艾滋病脆弱人群定义为具有以下任何一项的HIV感染者: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儿童患者/孕妇;晚确诊的患者;具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免疫高度抑制的患者如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ART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的患者。

对于艾滋病脆弱人群,要给予额外关注。有针对性的癌症筛查、预防心血管疾病、通过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治疗肝炎、筛查和管理精神疾病、预防HIV诊断晚。

对于老年患者建议尽快启动ART(确诊当天或确诊后7d内),注意对各种性疾病如糖尿病、CVD等进行筛查,推荐定期监测骨密度、肝肾功能及神经认知功能,老年患者常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需要尽可能简化慢性病和AIDS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提升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向着“95-95-95”的目标努力。

更新要点六:艾滋病全程管理

2018版指南首提:全病程管理5步曲

Step1:HIV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Step2: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Step3:个体化病毒治疗的启动和随访

Step4:社会心理综合关怀

Step5:NAD的筛查与处理

HIV/AIDS全病程管理强调改善策略,包括依从性教育、提供无偏见的机会性感染诊治服务,并建立多学科健康照护团队。策略注重个体化剂量和年龄相关慢性疾病的评估与治疗。通过优化方案、评估基线载量及预防HIV感染,确保早期检测和ART起始。管理患者合并症,如肿瘤、高血压等,并提供综合关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优化ART方案,评估依从性,选择有效干预措施,进行系统监测,以提升HIV/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结和展望

后鸡尾酒时代:HIV诊疗挑战

后“鸡尾酒”时代,HIV诊疗面临多重挑战。新发感染增加,尤其是男男同性感染率上升,疾病进展迅速且病人发现晚。原发耐药比例高,治疗失败和低病毒血症问题突出。流行病学上,非AIDS合并症和免疫重建失败增加。免疫激活成为最大挑战。药物选择有限,种类少且存在长期副作用,进一步加剧治疗难度。需不断优化策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HIV诊疗挑战

后鸡尾酒时代:艾滋病最后攻坚战

后ART时代,艾滋病治疗进入最后攻坚战。强调早发现早治疗,依托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转化平台,攻克免疫重建不全等新难题。建立研究支撑体系与政策研究转化平台,推动多学科综合诊治。关注多脏器并发症与病毒储存库问题,致力于实现功能性治愈。全面策略旨在消除艾滋病威胁,保障患者健康。

上一篇: 问诊分析:又一例说明即使考虑微浸润也可以...

下一篇: 单次检测可覆盖500多个基因!美国食品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