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子刊:基于儿童期虐待模式的个性化评估:帮助识别适合特定治疗方法的患者
时间:2024-09-10 10:00: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儿童期虐待是导致精神和身体健康问题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是与慢性抑郁症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Cognitive Behavioral Analysis System of Psychotherapy(CBASP)是一种针对慢性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重点在于改善患者的不良人际行为。然而,儿童期虐待如何影响个体化治疗选择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一项既往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基于儿童期创伤问卷(CTQ)的虐待集群是否能够预测早发慢性抑郁症患者在CBASP与非特异性支持性心理治疗中的不同疗效。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既往随机对照试验的事后分析。原始试验中,253名未服用抗抑郁药的早发慢性抑郁症患者在德国的八个大学诊所和心理机构接受了32次CBASP或支持性心理治疗,试验对象为18至65岁的成人患者,符合DSM-IV中早发慢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24)上得分至少为20分。我们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的五个维度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虐待集群,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不同集群下CBASP与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治疗效果差异。主要的分析指标是HRSD-24抑郁症状的变化,随访时间为治疗后的2年。
研究共纳入253名患者,其中129人接受了CBASP治疗,124人接受了支持性心理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9岁,67%为女性。通过儿童期创伤问卷的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了七个不同的虐待集群,并在各集群中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F(6,948.76)=2.47,p=0.023)。在情感忽视主导(β值变化=–6.02,95% CI=–11.9至–0.13,p=0.045)、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主导(β值变化=–6.39,95% CI=–10.22至–2.56,p=0.0011)、情感忽视和情感及身体虐待主导(β值变化=–9.41,95% CI=–15.91至–2.91,p=0.0046)的集群中,CBASP的效果优于支持性心理治疗。此外,这些差异在治疗后2年的随访中依然显著。
治疗 48 周之前主要结局 HRSD-24 的变化(按儿童虐待集群)
本研究通过分析早发慢性抑郁症患者的儿童期创伤模式,评估了两种心理治疗方法的差异效果。研究发现,通过儿童期创伤问卷(CTQ)进行的集群分析,可以有效区分患者在接受CBASP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后的效果差异。尤其是对于经历情感忽视、情感和身体虐待的患者,CBASP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且这种效果在治疗后的两年内持续存在。这一结果表明,基于儿童期虐待模式的个性化评估能够帮助识别哪些患者更适合特定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医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创伤知情护理。
原始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