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 Int:多达63项研究显示手机辐射与头颈部肿瘤无关
时间:2024-09-12 14:01: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您不必担心——手机使用与无线电波暴露引起的脑癌之间没有联系。研究人员在一项重要的新分析中还发现,没有证据表明手机使用与其他头颈癌有关。该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环境国际》杂志上。
手机通过无线电波发射辐射,国家和国际上都有安全限制,限制手机和其他无线设备造成的辐射。
最新发现来自对 1994 年至 2022 年期间发表的 63 项研究的审查。该审查由世界卫生组织委托进行。在得出与癌症没有联系的结论之前,世卫组织的一个小组十多年前发表了一篇出版物,警告说无线电话发出的无线电波可能“致癌”。这项最新研究的作者指出,在审查“可能致癌”断言的依据时,几个专家小组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
我们纳入了 1994 年至 2022 年期间发表的 63 篇病因学文章,参与者来自 22 个国家,报告了 119 种不同的 E-O 对。手机射频电磁场暴露(曾经或经常使用 vs 不或不经常使用)与罹患神经胶质瘤(相对风险的元估计 (mRR) = 1.01,95% CI = 0.89–1.13)、脑膜瘤(mRR = 0.92,95% CI = 0.82–1.02)、听神经瘤(mRR = 1.03,95% CI = 0.85–1.24)、垂体瘤(mRR = 0.81,95% CI = 0.61–1.06)、唾液腺肿瘤(mRR = 0.91,95% CI = 0.78–1.06)或儿科(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脑肿瘤(mRR = 1.06,95% CI = 0.74–1.51),研究间异质性程度不一 (I2 = 0 %-62 %)。对于研究最多的肿瘤(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和听神经瘤),随着手机使用时间 (TSS)、累计通话时间 (CCT) 或累计通话次数 (CNC) 的增加,mRR 并未明显增加。无绳电话的使用与神经胶质瘤 [mRR = 1.04,95 % CI = 0.74–1.46;I2 = 74 %)、脑膜瘤 (mRR = 0.91,95 % CI = 0.70–1.18;I2 = 59 %) 或听神经瘤 (mRR = 1.16;95 % CI = 0.83–1.61;I2 = 63 %) 的风险无显著相关性。固定站点发射机(广播天线或基站)的辐射暴露与儿童白血病或儿童脑瘤风险无关,与模拟的射频辐射水平无关。职业性射频暴露(曾经接触与从未接触)并未显著增加胶质瘤风险,并且模拟累积暴露水平的增加类别之间未发现差异。
澳大利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局研究员 Ken Karipidis 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于 2013 年将无线电波暴露归类为人类可能致癌物,这主要是基于人类观察性研究的有限证据。与 IARC 相比,这项对人类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基于更大的数据集,其中还包括更近期、更全面的研究,因此我们可以更有信心地认为,无线技术产生的无线电波不会危害人类健康。”
研究人员在最新分析中寻找的癌症关联包括脑和神经系统肿瘤,包括可能发生在大脑或脊髓中的神经胶质瘤和脑膜瘤。研究人员还根据手机使用年限、总通话时间或总通话次数对数据进行了癌症风险影响调查,但未发现任何关联。他们还得出结论,广播天线或基站的辐射与儿童白血病或儿童脑瘤风险无关。
原始出处:
Karipidis K, Baaken D, Loney T, Blettner M, Brzozek C, Elwood M, Narh C, Orsini N, Röösli M, Paulo MS, Lagorio S. The effect of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fields on cancer risk in the general and working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human observational studies - Part I: Most researched outcomes. Environ Int. 2024 Aug 30;191:108983. doi: 10.1016/j.envint.2024.108983
Lagorio S, Blettner M, Baaken D, Feychting M, Karipidis K, Loney T, Orsini N, Röösli M, Paulo MS, Elwood M. The effect of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fields on cancer risk in the general and working population: A protocol fo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human observational studies.Environ Int. 2021 Dec;157:106828. doi: 10.1016/j.envint.2021.10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