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tomedicine:中医药靶向铁死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策略

时间:2025-02-27 12:28: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类型。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应对UC的流行所带来的挑战,已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IBD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治疗IBD的特异性药物。同时,UC的病因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不仅治疗费用高、逆转周期长,而且存在预后差、副作用显著等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全球性疾病。

UC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环境因素作用于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诱发异常和持续的免疫是主要原因。肠上皮细胞中凋亡/细胞死亡相关基因(TAK1、Caspase-8和IRGM)功能障碍导致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在IBD的发病机制及其稳态维持中发挥多重作用。PCD包括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和泛凋亡。PCD受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调控,是细胞自杀的保守进化过程。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和检索,PCD对探讨UC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

目前UC的主要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如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类、生物制剂、免疫调节剂等,但患者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不良反应,迫切需要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具有成本低、耐药低、副作用少等独特优势,在UC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方剂可通过不同途径干预铁死亡、增强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从而治疗UC,丰富了中医药治疗UC的理论基础

目的:铁死亡是一种新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氧化还原系统中铁稳态失衡和脂质过氧化。研究表明,抑制肠上皮细胞的铁死亡可保护肠黏膜。有针对性地干预铁死亡可能是UC治疗的新方向。

方法:系统检索谷歌Scholar、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和X-mol数据库,检索截至2024年10月的相关文献,检索关键词为:铁死亡、炎症性肠病(IBD)、UC、Crohn’s disease和TCM、中药方剂、中药提取物和有效成分。对已有文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整理。

结果:目前UC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生物制剂、免疫调节剂等,但耐药和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医药可能通过干预铁死亡来治疗UC。学者证实中药具有抑制铁死亡的作用,近期研究表明中药不仅能抑制肠细胞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还能增强肠黏膜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从而在UC的治疗中发挥作用。该文探讨了中医药干预铁死亡与UC治疗的相关性,探讨UC中铁死亡的可能机制,为U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结论:中医药靶向铁死亡在UC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阐明UC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靶向铁死亡调节脂质代谢治疗UC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今后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原始出处:

Liu Y, Zhang JT, Sun M, et al. Targeting ferroptosis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Phyto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7, 2025. doi:10.1016/j.phymed.2025.156539

上一篇: 学术前沿|J Hepatol:蛋白磷酸酶...

下一篇: 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围术期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