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WAKE-UP试验中的白质高信号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时间:2023-06-02 16:43: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目前认为,血管源性白质增生(WMH)是脑小血管疾病(cSVD)最突出的影像特征。以往的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后,cSVD负担与脑内出血和更差的功能结局之间存在联系。国际WAKE-UP协作组旨在确定在基于MRI的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的未知发病卒中随机对照WAKE-UP试验中,WMH负担对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这项事后研究的设计是对随机试验二次分析的观察性队列设计。在WAKE-UP试验中,对随机接受阿替普酶或安慰剂的患者的基线流体衰减反转恢复图像进行了WMH体积的量化。90天后,结局良好被定义为改良的Rankin量表0-1分。出血性转变是在随机化后24-36小时的随访成像中评估的。通过拟合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来分析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503名随机患者中,441名患者的扫描质量可见WMH。纳入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岁,151名患者为女性,222名患者被分配接受阿替普酶。WMH的中位体积为11.4毫升。尽管与治疗无关,WMH负担在统计学上与较差的功能结局明显相关(OR=0.72 [95% CI,0.57-0.92]),但与任何出血性转变的较高机会无关(OR=0.78 [95% CI,0.60-1.01])。WMH负担和治疗组对优良结果(P=0.443)或任何出血性转变(P=0.151)的可能性没有交互作用。在166名严重WMH患者的亚组中,静脉溶栓与较高的优良结局几率有关(OR=2.40[95%CI,1.19-4.84]),而出血性转化率没有明显增加(OR=1.96[95%CI,0.80-4.81])。

综上,虽然WMH的负担与较差的功能结局有关,但与起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或静脉溶栓的安全性没有关系。

 

参考文献: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in the WAKE-UP Trial.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22.040247Stroke. 2023;

上一篇: 【急救】创伤性窒息患者该如何处置

下一篇: Hematology:老年患者急性髓系白...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