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抑郁症的现代化协作护理对抑郁症状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时间:2023-06-23 13:56: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30多年的严格研究表明,抑郁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风险和预后因素。尽管有这种强大的证据基础,但很少有临床试验评估抑郁症干预是否能改善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结果。在这些试验中,尽管检测到其他重要终点有所改善,但通常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心血管益处。

虽然有人对CVD相关结果的无效结果提出了其他解释,但研究显示,在CVD的自然史中,抑郁症干预可能来得太晚了,因为几乎所有之前的试验都涉及临床CVD患者。此外,研究人员假设在临床CVD发作前成功治疗抑郁症可以产生心血管益处,因为:(1)证据表明,抑郁症在CVD发病机制早期开始产生心脏毒性影响;(2)抑郁症干预措施在临床CVD发作之前可能具有更大的抗抑郁效果;(3)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早期治疗其他风险因素可以降低更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4)常规预后因素可能超过抑郁症的影响。

在没有临床CVD的人中,与通常接受抑郁症护理的患者相比,随机接受协作护理的初级保健患者发生CVD事件的风险要低48%。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干预没有心脏保护作用。2023年5月18日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的文章,研究人员进行了eIMPACT随机对照试验(RCT),该试验将现代化的协作护理与来自安全网医疗保健系统的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的初级保健患者的抑郁症的常规护理进行了比较。

eIMPACT试验笔记的筛选、注册、随机化和跟进流程图

治疗组说明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平均臂流介导扩张(内皮功能障碍;A组)和霍普金斯症状检查表-20分(抑郁症状;B组)

研究人员通过纳入既定的互联网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电话提供既定的手动CBT,并优化抗抑郁算法以降低CVD风险,使IMPACT试验的有效干预。主要结果是通过臂流介导的扩张(FMD)评估的内皮功能障碍,因为口蹄疫在抑郁症中受损,FMD被认为是CVD风险指数,干预相关的FMD改善与CVD发病率降低有关。次要结果是抑郁症状和其他CVD风险生物标志物——即抑郁症-事件CVD关联的主要候选机制(自主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和血小板激活)的测量。

研究结果是12个月的抑郁症状和CVD风险生物标志物。与常规护理参与者相比,干预参与者的抑郁症状表现出中到大的改善(g = -0.65,< 0.01)。临床反应数据得出了类似的结果——43%的干预参与者,而17%的常规护理参与者,抑郁症状减少≥50%(OR = 3.73,95% CI:1.93–7.21,< 0.01)。然而,CVD风险生物标志物没有观察到治疗组差异——即臂流介导的扩张、高频心率变异性、白细胞介素-6、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β-血栓球蛋白和血小板因子4(Hedges' gs = -0.23 至 0.02, ps ≥ 0.09)。

现代化的协作护理干预措施——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地获得和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对抑郁症状产生了临床上有意义的改善。然而,成功的抑郁症治疗并没有降低CVD风险生物标志物。本文结果表明,仅靠抑郁症治疗可能不足以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过度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需要替代方法。此外,研究人员的有效干预强调了电子健康干预和集中远程治疗在安全网临床环境中的效用,并可以为当代综合护理方法提供信息。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协作护理干预措施——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地获得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所需资源——改善了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的初级保健患者的抑郁症状。然而,根据多个CVD风险生物标志物的评估,12个月的成功抑郁症治疗并没有降低CVD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仅靠抑郁症治疗可能不足以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过度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需要替代方法。此外,有效干预可以为当代综合护理方法的设计和交付提供信息。

 

原文出处

Stewart, J. C.;  Patel, J. S.;  Polanka, B. M.;  Gao, S.;  Nurnberger, J. I.;  MacDonald, K. L.;  Gupta, S. K.;  Considine, R. V.;  Kovacs, R. J.;  Vrany, E. A.;  Berntson, J.;  Hsueh, L.;  Shell, A. L.;  Rollman, B. L.; Callahan, C. M., Effect of modernized collaborative care for depression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biomarkers: eIMPAC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23, 112, 18-28.

上一篇: BRAIN BEHAVIOR AND I...

下一篇: BRAIN:戈鹉平/洪韬团队阐述海绵状血...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