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号成功制备5.37克氧气,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 一周科技导读

时间:2021-04-30 18:02:1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毅力”号成功完成2次起飞及氧气制备

4月19日,“机智”号首次起飞,在3米的高度盘旋了约30秒后降落。

4月20日,“毅力”号首次在火星上完成制备氧气的任务。在此次实验中,MOXIE成功制备了5.37克氧气,足够让一位宇航员呼吸10分钟。

4月22日,“机智”号直升机进行了第二次火星飞行,此次飞行高度达5米,持续时间达51.9秒。

此前,“毅力”号三次推迟起飞,且于4月13日跨越2.8亿公里的距离,重新为机智号直升机安装控制软件。

3篇Nature连发,解决世纪难题

来源:Nature

近日,《自然》(Nature)三连发表重磅论文为长期探索的科研难题,D型细胞周期蛋白如何正常降解,提供了答案。研究发现,cyclin D羧基末端的磷酸化触发泛素化蛋白酶体降解途径。

总的来说,这三篇文章对D型周期蛋白的降解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表明了AMBRA1作为调控D型周期蛋白中枢的重要性。还进一步分析了癌症细胞对临床使用的CDK4/6抑制剂的分子机制,为CHK1抑制剂治疗AMBRA1缺失的癌症细胞提供了理论基础。

每周一次新型长效胰岛素再迎重要进展

各试验采取的不同胰岛素剂量 来源:Diabetes Care

4月20日,《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发表有关长效胰岛素疗法的两项重要国际临床试验成果,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胰岛素治疗,每周注射一次的新型胰岛素疗法icodec可安全治疗II型糖尿病患者,且与每日注射一次的胰岛素同样有效。

每周注射一次的胰岛素icodec由诺和诺德(Novo Nordisk)研发,半衰期长达196小时,可持续稳定地释放胰岛素,从而满足患者一整周的基础胰岛素需求。

几天时间就可以完全降解的塑料

本研究的设计思路 来源:Nature

4月22日,《自然》(Nature)发表的论文显示,一支科研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可降解塑料。

研究人员们开发了一种叫做随机杂聚物(random heteropolymers)的分子,并将酶包裹在其中,再与塑料树脂珠进行混合,用于后续的塑料生产。

研究指出,在室温环境下,只要约一周的时间,80%的聚乳酸塑料可以被完全降解,变成乳酸。在工业处理的环境下,聚乳酸塑料的降解速度约为6天(50摄氏度),另一种聚己内酯塑料则只需要2天(40摄氏度)。值得一提的是,包裹这些酶的随机杂聚物,也能在紫外线下被降解,不留下污染。

光电集成超导系统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研究

4月20日,《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的研究显示,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将光量子元件与超导量子元件结合,丰富了系统的计算功能并增强可扩展性。

虽然新系统需要4 K低温超导,但光电集成比在室温下使用半导体容易得多,在先进的计算系统中具有广泛适用性。

研究人员计划探索与其他超导电子电路更复杂的集成方式,希望展示出更加完整的、包含突触和神经元的人工认知系统全部组成部件。

中年人每日睡眠少于6小时,未来失智风险升高

4月20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显示,在50至 60岁时,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失智风险更高,50到70岁间一直处于较短睡眠模式的人失智风险会增加30%,且与心血管代谢或精神健康问题等已知的失智风险因素无关。

研究表明,睡眠时长与失智风险之间或存在联系;睡眠对中年人的大脑健康可能很重要,但尚不明确该联系在较年轻人群中是否成立。进一步研究或能确定改善睡眠习惯是否有助于预防痴呆症。

科学家实现X射线的超快调制

4月20日,《光学快报》(Optics Express)的研究中,科学家利用微机电系统(MEMS),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X射线光学器件,能够调制超过250 MHz的高频率X射线脉冲,比以往的机械调制器高1000倍,脉冲纯度大于106,且不会造成光强度的损失。

此外,新器件可以实时调整设备的时序特性,以提供最佳的脉冲,以此可以用来开发大量的动态X射线仪器和应用程序,从而实现体积为其109倍的传统光学器件都无法实现的功能。

该技术有望用于太阳能电池、先进计算机存储材料、放射治疗精准剂量输送系统及无损诊断的快速X射线扫描仪等设备的开发。

科学家首次捕捉到激子中电子轨道图像

来源:Science Advances

4月21日,《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研究显示,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单层钨二硒化物中激子发射出的光电子的动量分布,得到了电子在激子空穴周围分布的直观图像。

这是自激子被发现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首次捕获到电子在激子内部空穴周围的分布图像。

跨过气候“临界点”并非不可逆转

4月21日,《自然》(Nature)上的新研究表明,如果超过临界点后全球变暖得到足够快的逆转,其灾难性后果是可以避免的;对于缓慢发生的临界因素(如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崩溃或冰盖的融化),临界点可能被"暂时超过",而不会引发永久性的转变。

研究者称,人类可以采取行动的时间将取决于全球变暖的程度,以及每个气候临界点涉及的时间尺度。幸运的是,被认为最接近的气温临界点是缓慢发生的,研究者称这可能给人类提供一线生机,我们仍有希望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

柔性沸石电解质固态锂空气电池问世

沸石固态电解质的示意图和特征 来源:Nature

4月22日,《自然》(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提出了一种集成的固态锂空气电池,它包含一个超薄的、高离子导电的锂离子交换沸石X膜(LiXZM)作为无机固态电解质。

该电池碳纳米管的容量为12020 mAh/g,在电流密度为500 mA/g和容量为1000 mAh/g的情况下,循环寿命为149次。在相同条件下,这种循环寿命比磷酸铝锗锂(12次)和有机电解质(102次)的电池更长。

沸石基锂空气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柔性和稳定性赋予其实际应用性,可以扩展到其他储能系统,如锂离子电池、钠空气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工程院院士候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名单公布

4月23日,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确定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77位,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茅台总工王莉并不在列。

4月22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AA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的名单,其中有8位华裔学者入选,分别是鲍哲南、蔡立慧、曹慧、李飞飞、沈延安、吴皓、颜宁、张美露。

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项目成功通过验收

近日,由财政部支持、中科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项目,成功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

这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具备了研制液氦温度(-269 ℃ )千瓦级和超流氦温度(-271 ℃ )百瓦级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的能力,所涉大型氦制冷机的技术指标分别为 2500W@4.5K 和 500W@2K。

这一成功将极大满足大科学工程、航天工程、氦资源开发等国家战略高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迄今最复杂“DNA机器人”设计仅需几分钟

来源:Nature Materials

4月19日,《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开发的全新设计工具“MagicDNA”,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得多的“DNA机器人”和纳米设备。

在这一研究成果基础上,未来“DNA机器人”将能在人类体内输送药物、检测致命病原体的存在,并且还有可能为其他越来越小的电子产品提供设计思路。

上一篇: 小孩总是生病,是不是抵抗力出问题?免疫专...

下一篇: J Clin Oncol:阿帕鲁胺联合A...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