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卡介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指南

时间:2021-06-24 18:02: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卡介苗(BCG)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是至今全球接种最广泛、最安全的疫苗之一。中国自1978年开始广泛接种 BCG后,儿童粟粒性结核病及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除了应用于预防结核病外,BCG也常用于膀胱原位癌灌注治疗,采用 BCG灌注可以降低和延缓非肌层浸 润性膀胱癌的复发和进展,是目前公认效果最佳的膀胱灌注药品。但是由于生产工艺、疫苗毒力强弱、疫苗使用方 法及个体差异等因素,BCG接种及灌注后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目前,BCG 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尚未统一和规范。

近日,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联合中国防痨协会学校与儿童结核病防治专业分会,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讨论, 制定发布了《卡介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指南》,对BCG种类、使用方法,以及BCG不良反应的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进行规范处理。

一,分类

BCG 菌株源自1902年分离的1株 牛 分 枝 杆 菌,经13年230余次连续传代后获得减毒疫苗株。 原始的BCG 菌株经全球不同实验室、不同传代方式,形成了表型与基因型各不相同的疫苗生产株,全球疫苗生 产 株 有 莫 斯 科 株、保 加利亚 株、东 京 172-1 株、法 国 巴 斯 德1173P2株、丹麦1331株(, 以及从丹麦菌株衍生的 格兰素 1077 株、巴西株等。

目前,我 国 儿 童 免 疫 规 划 使 用 的 皮 内 注 射 用 BCG 的生产用 菌 株 源 于1948年 陈 正 仁、魏 锡 华 及 朱宗尧赴丹麦学习考察 BCG 制造与使用情况后引 进的丹麦823亚株。此后,由于培养方式的差异,逐 渐形成北京株 D1、上海株 D2及差异甚大的兰州株(D2L)。为确保疫苗质 量,我国进行了长达三十余年的 BCG 选种研究,对 众多的生产用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免疫学、动 物效力评价,以及临床安全性和效力的比较研 究。 最终,确定卡介菌 D2PB302菌株具有良好的动物抗 结核免疫力,制成冻干菌苗热稳定性好,大规模人群 接种免疫原 性 好、接 种 不 良 反 应 少。1992年,卫生部宣布卡介菌 D2PB302菌株为我国皮内注射 BCG 生产用菌株。

二,接种方法及适用范围

1,接种对象: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 TST 阴 性儿童。

2,接种剂量:0.1ml(含卡介菌0.05mg)。

3,接种方法:BCG 稀释后,充分混匀,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4,接种禁忌证:有免疫缺陷病、HIV 感染、已知 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的儿童。

5,暂缓或不宜接种:(1)危重症新生儿应待疾病 治愈或症状稳定后接种;(2)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 儿应暂缓接种,当体质量达到2500g后再予接种。

6,补种原则:(1)<3月龄婴儿可直接补种(无 禁忌证、暂缓或不宜接种的情况);(2)TST 阴 性 的 3月龄至3岁儿童,应予补种;(3)≥3岁儿童不予补 种;(4)已接种 BCG 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复种。

三,接种常见不良反应

(一)局部不良反应 BCG 为皮内注射,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错误 接种方法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严重的冷脓肿和不同程 度的腋下淋巴结肿大及短期相应的周身不适等症 状;注射深度不同,局部反应不一样,注射越深局部反应越大。

皮内给药正确时,仍会发生轻微的局部反应,通常出现在接种疫苗后的6个月内。轻度不良反应为 接种2~3d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触之无硬结,数日后自行消退;在接种2~4周后,接种处出现以丘疹为特征的皮肤反应,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 脓疱破溃后变为轻度溃疡,多在2个月内结痂,结痂 后3个月内愈合并留 下 直 径 4~6 mm 疤 痕。 BCG 接种后局部强反应为局部脓肿或直径>10mm 的溃疡,愈合时间>12周。

(二)BCG-itis

BCG-itis  是接种 BCG 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 累及接种部位同侧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或颈部淋巴 结,可为单独受累或合并腋窝淋巴结病变。淋巴结无压痛,很少相互融合,通常不伴发热或体质量减轻。

(三)播散性卡介菌病

播散性卡介菌病常见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儿童患者。常见的易引起播散性卡介菌病的 PID 包括:重 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完 全 性 DiGeorge综 合 征(cDGS)、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 合征(WAS)、高IgE 综 合征(HIES)、慢 性 肉 芽 肿 病 (CGD)、孟 德 尔 遗 传 易 感 分 枝 杆 菌 病 (MSMD)。播 散 性 卡 介 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破溃和溢 脓,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皮肤包块形成和肺部病 变;也可累及肝脏、脾脏和骨骼。

(四)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

IRIS最初是 一 种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开始后免疫恢复相关的炎症性疾病,包括 BCG 引 起 的 疾 病;现通常是指在免疫恢复后3个月内出现,也有可 能在开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品后的几周到几个月 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区域性淋巴结炎,通常无扩散。目前还没有死亡病例的记录。其病因尚 不清楚,但推测是机体免疫重建后针对包括分枝杆 菌在内的机会性病原体的一种炎症反应。

四、接种不良反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不良反应的诊断 BCG 接种不良 反 应 主 要 包 括 BCG-itis和 播 散 性卡介菌病,二者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1,BCG-itis的诊 断 标 准:(1)有 BCG 接 种 史, 接种侧有局部淋巴结病变(锁骨上/颈部)或同侧腋 窝淋巴结脓肿或窦道形成;(2)无活动性结核病患者 接 触 史;(3)TST 阳 性,结 核 感 染 T 细 胞 检 测 [T.SPOT-TB或 QuantiFERON TB-GOLD(QFT)] 检查阴性;(4)淋巴结或分泌物穿刺标本涂片检查可 发 现 抗 酸 杆 菌,结 核 分 枝 杆 菌 复 合 群 培 养 阳 性; (5)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为干酪样坏死、肉 芽 肿 形 成;(6)淋巴结或分泌物穿刺标本行 PCR 扩增提示 RD1区缺失或基因测序pncA 缺失,证实为 BCG 感 染所致。具备 上 述 第1、2、3、4或1、2、3、5 条 者,为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上述第1、2、3、4、6或1、 2、3、5、6条 者,为 确 诊 病 例。(高质量证据等级,强推荐)。

2,播 散 性 卡 介 菌 病 的 诊 断 标 准:满 足 以 上 BCG-itis的诊断,且根据胸部、腹部、骨骼影像特征, 或皮肤、肺部活组织检查病理抗酸染色结果,或皮肤 分泌物和痰或胃液涂片抗酸染色,或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培养结果,存在包括肺和纵隔淋巴结、腹腔淋 巴结、皮肤软组织、肝、脾、肾脏、骨骼、睾丸、脑及脑 膜等至少1处的远部位结核感染的证据。(高质 量证据等级,强推荐)

(二)不良反应的鉴别诊断

BCG-itis 需与淋巴结核、非特异性淋巴结炎、非 结核分枝杆菌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 巴瘤、结节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相鉴别。播散性 卡介菌病需与全身多部位累及的结核病、播散性非 结核分枝杆菌病等全身感染性疾病相鉴别。鉴别诊 断主要依赖于淋巴结穿刺活检后细菌培养及病理检 查结果。

五,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理

1,BCG 接种后发热反应的处理:接种 BCG 后, 如有轻度发热,一 般 无 需 处 理,持 续1~2d后 可 自 行缓解,中度以上发热或发热时间超过48h,应对症处理。

2,BCG 接种部 位 不 良 反 应 的 处 理:(1)接 种 后 皮内圆凸丘疱约30min消失,接种后2~3d接种处 皮肤略有红肿,为非特异性反应,大多不用处理,可 自行消 退。(2)接 种 后 局 部 出 现 红 肿、硬 结、溃 疡、水疱、瘢痕、皮疹、脓肿等情况,一般不需处理,注 意保持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不可自行排脓或提 前去除结痂。

3,BCG-itis 的 处 理:(1)BCG-itis不 主 张 局 部 使用抗结核药物,不建议全身使用抗结核药物,可酌 情使用母牛分枝杆菌等免疫调节剂。(2)若淋巴 结脓肿经6~9个月观察仍未自愈,且直径≥3cm, 或单纯性淋巴结炎发展为化脓性,可针刺抽吸脓液, 行细菌学 检 查。避 免 切 开 引 流。(3)若 淋 巴 结 脓肿经2~3次针刺抽吸后无明显好转或形成窦道, 或单纯性淋巴结炎经6~9个月观察仍未自愈,且直 径≥3cm,或病灶在2个月内迅速进展,可考虑行外 科手术切除。(以上3类均为低质量证据等级,中 等强度推荐)

4,播散性卡介菌病的处理:播散性卡介菌病常 并 发 PID。针 对 播 散 性 卡 介 菌 病 的 治 疗,应 予 抗 BCG 治疗,药物选择和疗程取决于免疫缺陷病类 型、临床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和所用药物间的相互作 用,通常经验 性 选 择3~4种 药 品。

总之,BCG 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是 一 种 广 泛 应 用 于结核病预防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疫苗。 BCG 用于结核病预防接种时,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 部位的溃疡或局部淋巴结炎,对于轻微局部反应,建 议“等候观察”,多数情况下无需任何干预即可消退。

原始出处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中国防痨协会学校与儿童结核病防治专业分会.卡介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指南.中国防痨杂志2021年6月第43卷第6期 ChinJAntituberc,June2021,Vol.43,No.6

上一篇: European Urology:冲击波...

下一篇: J Clin Oncol:两种治疗方案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