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对癌症患者安全有效,花粉在病毒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 新冠研究一周进展

时间:2021-06-28 12:01: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新冠疫苗对癌症患者安全有效

来源:Cancer Cell

近日,发表于《癌细胞》(Cancer Cell)的一项针对200名已确诊癌症患者的研究阐明了新冠疫苗对癌症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在疫苗接种完成后,94%的患者整体表现出血清转化,这是由SARS-CoV-2刺突蛋白抗体的存在决定的。实体肿瘤患者的应答率非常高,而某些血癌患者的应答率较低,但后者中的大多数也产生了免疫应答。

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新冠肺炎疫苗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身上也有效,且患者无需等到完成治疗后再接种疫苗。在这些人群中观察到的疫苗接种副作用也并不比在其他对照组中更严重。

石墨烯探测器只需5分钟即可检出新冠病毒

来源:ACS Nano

6月15日,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的一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将石墨烯薄片与被设计成靶向冠状病毒上刺突蛋白的抗体结合后,发现接触新冠病毒阳性样品时,抗体偶联石墨烯薄片的振动发生了变化。此外,他们也测量了这些薄片在其他冠状病毒存在时的情况。

研究人员借助拉曼光谱仪,在5分钟内测出了振动变化。这一发现可能是冠状病毒检测领域的一个突破,有望快速检测出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感染新冠病毒可能会导致脑组织损失

来源:medRxiv

6月15日,发表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的一项工作中,研究人员根据782名志愿者的长期研究的结果,发现感染新冠病毒可能会导致脑组织损失。

志愿者中有394名曾从新冠感染中康复,388名未曾感染过新冠病毒,康复者大脑与嗅觉、味觉系统相关的脑区,如边缘皮质出现了明显的灰质损失,另外受影响的脑区还包括左海马旁回、左眶额皮质和左脑岛,而健康志愿者则没有出现这种变化。

这些参与者受影响的脑区,有一些与唤醒情感记忆的过程具备联系,可能诱发情感记忆问题。目前,该研究还未经同行审议。

辉瑞JAK抑制剂可降低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

来源:NEJM

6月16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文章中,辉瑞(Pfizer)公司和合作伙伴研发的口服Janus激酶(JAK)抑制剂托法替布(tofacitinib,英文商品名Xeljanz)在STOP-COVID临床试验中获得初步积极结果。

结果显示,在289例未接受机械通气的COVID-19住院成人患者中,接受治疗后第28天时,托法替布组患者死亡或呼吸衰竭的比例为18.1%,低于安慰剂组的29.0%。

接种疫苗不会产生“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

来源:Cell

6月18日,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的一项研究指出,在体外细胞实验能增强病毒感染的抗体,在体内反而能起到控制病毒的作用,与肺部炎症增强之间的关联非常罕见。

在动物模型中,体外实验表现出增强感染能力的抗体,对于小鼠的保护作用反而优于对照抗体;在猴子中不同高浓度抗体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部分罕见的病情加重或与个体差异有关。

这一结果或许能让更多人放心接种疫苗或接受抗体相关疗法的治疗。

瑞德西韦可降低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

来源:World Microbe Forum

6月21日,通过对大型真实世界数据集的三项回顾分析,吉利德宣开发的抗病毒疗法Veklury(remdesivir,瑞德西韦)与降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相关。

这些真实世界数据来自接近10万名住院患者,它们为验证Veklury在现实治疗环境下治疗COVID-19的效果提供了更多证据。

Veklury在去年10月23日获得美国FDA的正式批准,用于治疗12岁以上需要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这也是美国FDA正式批准的首个COVID-19疗法。

双抗体疗法有可能防止耐药性新冠病毒出现

来源:Nature

6月21日,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项研究表明,双抗体联合疗法对多种病毒变异有效,还可能防止病毒耐药性的出现。

该实验以小鼠和仓鼠为模型,针对新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各种变体,测试了所有经美国FDA批准紧急使用的,或正在进行后期临床试验评估的单抗体疗法和双抗体联合疗法。

结果表明,即便体外研究发现某一种单克隆抗体已经失去了中和变异株的部分或全部能力,双抗体药物通常仍能保留治疗变异体的效力。

中和抗体疗法可将高危成人患者的住院与死亡风险降低79%

来源:Vir Biotechnology官网

6月21日,Vir Biotechnology和葛兰素史克合作开发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sotrovimab(VIR-7831)的3期临床试验分析表明,该药将轻度至中度COVID-19高危成人患者的住院与死亡风险降低79%。

在第29天时,安慰剂组住院超过24小时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患者为30例(6%),试验组为6例(1%),并且一半试验组患者住院可能是由于COVID-19以外的原因。

“混合”mRNA疫苗有望预防尚未发现的致病冠状病毒

来源:Science

6月22日,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篇论文中,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混合”mRNA疫苗,有望对尚未被科学家们发现的其它致病冠状病毒进行预防。

研究人员设计了几个具有多重免疫原性的mRNA疫苗,比如有一种疫苗同时含有SARS病毒的受体结合域、新冠病毒的S2结构域、以及一种蝙蝠冠状病毒的N端结构域的信息。

在年老的小鼠模型中,这些同时针对多种冠状病毒的“混合”疫苗,起到了更广谱的保护效果。

花粉在新冠病毒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来源:Physics of Fluids

6月22日,发表于《流体物理学》(Physics of Fluids)的一项研究指出,花粉在新冠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柳树是一种典型的花粉传播者,研究人员计算柳树上所有产生花粉的部分,并模拟了大约10到100人的户外集会,其中一些新冠肺炎患者会传播病毒颗粒。同时,研究人员让这些人接触1万个花粉颗粒。

新冠肺炎感染率与国家过敏地图上的花粉浓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每个花粉粒一次可以携带数百个病毒颗粒。在大雨天,仅树木排放到空气中的花粉就达到1500粒/立方米。

新冠病毒关键复制转录复合体冷冻电镜结构被解析

来源:Cell

6月24日,发表于《细胞》(Cell)的一项研究解析了新冠病毒一种关键复制转录复合体(RTC)的冷冻电镜结构,并确定了该复合体是延伸复合体(EC)与共转录加帽复合体(CCC)耦合形成的Cap(0)-RTC。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冷冻电镜解析到Cap(0)-RTC二聚体的三维结构,并据此提出nsp14 ExoN通过回溯机制,与聚合酶nsp12共同完成RNA复制过程中错配碱基的校正。

此项研究为理解新冠病毒mRNA的共转录修饰提供了结构基础,且阐明了维持复制保真度的机制,有助于了解病毒逃逸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分子机制。

口罩在新冠病毒浓度较高的环境中防护效力大幅下降

来源:Science

6月25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建模发现,在病毒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口罩能更好地过滤残余的病毒;而在病毒数量较高的环境中(如治疗新冠感染患者的医院),只用普通外科口罩可能还不够,还需要更高级的口罩,并辅以其它防护设备,以及社交隔离等其它举措。

本研究指出口罩的保护效力并非之前所设想的纯线性关系,此外,普通人生活的环境中,病毒的水平其实是较低的,此时佩戴口罩,能进一步减少病毒传播,具有实际的意义。

上一篇: 【盘点】近期生殖健康进展(八)

下一篇: 柳叶刀揭示西班牙疫苗混打AZ疫苗与辉瑞疫...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