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偏要站着肌肉注射,结果注射完毕突然晕倒在地!
时间:2021-09-29 12:03: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案例分享
某科上报一例不良事件:患者、王某、男、40岁因手部外伤来院就诊,通过清创包扎后,遵医嘱给予破伤风150万u肌肉注射。皮试阴性后护士常规吸好药物,准备为患者注射。患者要求站立注射,经劝解无效后护士为该患者实施肌肉注射,当注射完毕时患者突然晕倒在地,立即通知医生并将患者转运至床上测量生命体征,心率100次/分。血压:80/50mmhg立即遵医嘱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补充液体,约5分钟后患者神志转清,自诉恶心、未呕吐并诉自己有晕针史。遵医嘱严密观察病情。30分钟后患者心率82次/分。血压:110/70mmhg。患者自诉无其他不适。
(以上这个案例讲述的是一例晕针的案例,那么什么是晕针?这个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晕针?如何预防晕针的发生?发生晕针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里就让我们扒一扒晕针的前世今生!)
晕针的概念
晕针是指患者在接受针刺治疗过程由于精神紧张或其他因素(如饥饿、疼痛、身体不适等)引起的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又称晕厥。
晕针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轻度时头昏目眩,恶心欲吐、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度时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大汗淋漓;甚至出现唇甲青紫、四肢发冷、血压下降、不省人事、二便失禁、脉搏细弱等症状。特点: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晕针的发病机制?
患者治疗取站位或坐位时血液由于重力作用,汇聚到盆腔和双下肢部位,从而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随之减少,血压下降,引起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反射效应,使得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强,抑制迷走神经的活动性,即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失衡,交感神经张力下降,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出现血压心率降低,发生晕厥。
自主神经协调功能差是晕针发生的基础,针刺疼痛刺激心理过度紧张是其出现之诱因。
从病理生理学中晕针本质是属于反射性晕厥中常见的血管迷走性晕厥。
自主神经系统在正常或应激条件下,自主神经系统在维持机体的血管系统,胃肠道和体温稳态中起重要作用。那么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包括消化腺、汗腺和部分内消化腺)的活动。
迷走神经是人类第十对也是最长的一对脑神经。指自脑干之腹部的长通路,颈部、胸部、腹部直至结肠的各种器官皆受此神经支配。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自主神经活性突然改变导致血压、心率下降,引起脑低灌注而出现短暂意识丧失。
晕针的预防方法
一、心里预防:
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刺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做提前预防。
1、语言诱导: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已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2、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境)状态后实行进针。
3、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问题利用其视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二、生理预防:
饥饿病人,扎针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
三、优化注射环境:
也能有效降低晕针的发生率,除通过良好的护理行为构建和谐的注射环境以外,还应使注射室空气流通,使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外部环境中实施注射过程。
发生晕针后如何处置?
1、轻度晕针:应迅速拔针,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抬高双腿,头部放低,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饮服。
2、重度晕针:立即拔针后平卧,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患者恢复。并按照休克患者进行。
晕针重在预防;提高患者的心理预防能力,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密切观察患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