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 Care:习惯晚饭几点吃?小心晚饭进食时间影响你的胰岛功能

时间:2022-03-11 13:26: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世卫组织(WHO)表示,当代中国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高糖、高盐和高脂的饮食以及缺乏运动导致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在过去的20多年中呈爆炸式增长。体重超重和肥胖均为引发T2DM的危险因素。

同时,中国近半数成年人、约5亿人口目前处于糖尿病前期。这不仅增加了罹患T2DM的几率,也带来罹患心血管病等其他疾病的风险。此前不久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专家联合开展的研究提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糖尿病30%的风险。

褪黑素是一种在夜间或光线弱的时候被大量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为了研究晚间进食——食物摄入和内源性褪黑激素浓度升高同时发生是否会导致血糖控制受损,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相关的褪黑激素受体-1B基因(MTNR1B)的G等位基因携带者。来自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心血管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西班牙自然晚食人群中,进行了一项随机、交叉研究。每个参与者(n = 845)在禁食8小时后进行两次晚间2小时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在睡前4小时、睡前1小时("晚期晚餐时间")模拟早期和晚期晚餐时间。用梯形法计算的曲线下面积(AUC)来确定早晚餐和晚晚餐之间餐后葡萄糖和胰岛素反应的差异。

结果显示,晚吃与早吃相比,褪黑激素血清水平高出3.5倍,晚吃导致胰岛素AUC(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6.7%,葡萄糖AUC升高8.3%。,即晚餐时间越晚,胰岛素水平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同时,葡萄糖耐量受损的影响在MTNR1B G-allele携带者中比在非携带者中更强。葡萄糖耐量的基因型差异归因于β细胞功能的降低(相互作用的P,Pint葡萄糖曲线下面积=0.009,Pint校正的胰岛素反应=0.022,Pint处置指数=0.018)。

由此可见,典型的晚进食模式——内源性褪黑素水平升高的同时摄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MTNR1B G等位基因携带者,会损害血糖控制,这可归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

 

参考文献:

Interplay of Dinner Timing and MTNR1B Type 2 Diabetes Risk Variant on Glucose Tolerance and Insulin Secretion: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Diabetes Care 1 March 2022; 45 (3): 512–519. https://doi.org/10.2337/dc21-1314

上一篇: Radiology:在超低剂量胸部CT中...

下一篇: JACC: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感染性心...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