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泉斋黄旭:15世纪早期西藏释迦牟尼成道像艺术欣赏

时间:2019-11-07 02:52: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吉泉斋黄旭:15世纪早期西藏释迦牟尼成道像艺术欣赏

15世纪早期西藏释迦牟尼成道像艺术欣赏

吉泉斋黄旭

释迦牟尼成道像、15世纪早期西藏、红铜鎏金、27.8 cm。

这是一尊具有典型尼泊尔艺术审美情趣的西藏本土造像。关于尼泊尔艺术家为西藏提供服务的历史,在藏族史书《贤者喜宴》中曾有记载,来自加德满都河谷的纽瓦尔人早在吐蕃时期就已经开始为西藏施主们铸造佛像,这样的关系从未间断。

15世纪后,尼泊尔本土造像开始趋于模式化与风格化,造像艺术水准更是出现大幅的衰退,而此时的西藏,由于寺院及施主们很难在本土找到高水平的匠人,这使得纽瓦尔人寻找到了更多展示自身技艺的机会,大批的工匠从尼泊尔来到西藏,他们的作品在西藏受到了极大的推崇。此件释迦牟尼像,便很可能是出自他们之手。

造像采用红铜鎏金工艺、分体铸造而成,主尊与底座比例舒展;佛陀面容被塑造的恬静安逸,身形饱满、四肢强壮,呈现出少年般的青春与柔美;双层仰覆莲座形制扁宽、叶瓣细长、叶尖卷曲并饰有花纹,这种特征在尼泊尔造像中并不多见,是相对典型的西藏造像特征。

佛像螺髻上残留的石青彩料可以证实,这尊造像曾长期供奉于西藏地区寺庙。为佛像头部涂抹石青、肉身刷冷金,并为佛像穿着佛衣是西藏长久以来的供奉传统,直至今日,拉萨大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仍旧每天接受相同的供养仪式,这与尼泊尔地区的造像供奉方式有所区别。在加德满都,信徒们会以乳液、矿物、鲜花等相混合,并不断涂抹铜像周身,久而久之,会使造像出现较为严重的鎏金褪失(参阅1)。从这尊造像保存十分完整的鎏金上可以看出,在几百年的时间中,其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触碰。

由于缺乏可靠的造像来源依据,我们很难对其产地及出处作出准确判断,只能推测,其应出自后藏至藏中的大片区域内。在大昭寺中,我们可以找到类似风格的释迦牟尼像(参阅3)。此外,位于后藏的夏鲁寺“三门殿”内主供的几尊铸造于15世纪早期的大型佛像(参阅3),也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阅1:释迦牟尼成道像,13-14世纪尼泊尔、马拉王朝,诺顿西蒙博物馆收藏;

参阅2:释迦牟尼成道像,15世纪西藏,大昭寺收藏;

参阅3:夏鲁寺“三门殿”主供佛像,由纽瓦尔人铸造于15世纪早期。

文献:《Art sacre du Tibet—Collection Alain Bordier》,2013年;

Pratapaditya Pal著《Asian art at the Norton Simon museum》,2003年;

Ulrish von Schroeder著《 Buddhist statues in Tibet》,2001年。

黄旭,吉泉斋主人,北京保利拍卖佛像专场征集负责人;北京市工商联古玩商会中国佛像艺术研究会会长、吉泉斋艺术品基金会董事,中国铜镜研究会理事;中国青铜研究会理事;中国民俗钱币学会理事;北京翰海拍卖公司铜镜征集顾问;北京电视台《我爱收藏》栏目特约嘉宾;北京古玩文物艺术协会第一届专家鉴定委员会佛像鉴定委员;知名铜器专家,从事文博工作二十余年,对宗教收藏、铜器及古钱币类文物研究、鉴定有很深造诣,被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等多家艺术行业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图文由作者提供

乐艺会延伸阅读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上一篇: 游客激增,过度旅游!“君临城”拒绝开新饭...

下一篇: 天山脚下的山沟沟里,农民吃上旅游富民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