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雨山区:护好一江碧水打造“生态会客厅”
时间:2019-11-09 16:21: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深秋时节,天高气爽,记者驰走在马鞍山雨山区的滨江大道上,远观群峦起伏连绵,层林尽染,色彩斑斓,近看崭新沿江步道、观景平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或嬉戏打闹,或休闲运动,或驻足欣赏长江美景。
近年来,马鞍山雨山区高质量推动,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长江东岸雨山段12.7公里的全线环境综合整治。而今,雨山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打造的“生态会客厅”成果已现。
长江东岸治理雨山段全景 毕琛摄
薛家洼:昔日“脏乱差”,今朝 “美如画”
作为长江东岸雨山段环境治理的主战场,薛家洼地处雨山区生产型岸线和生活型岸线交汇处,占地986亩,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临江不见江……”这是薛家洼在当地老百姓记忆中的形象。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固废排放点、畜禽养殖场等多种因素叠加,使薛家洼成了当地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如何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好环境成为雨山区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的首要任务。
“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全面开展长江生态‘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以此为契机,薛家洼成了我们整改的重点。”雨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吴继飞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4月份以来,雨山区委、区政府集中对薛家洼区域内的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等进行彻底拆除,对拆除后的地块应绿尽绿,新增绿化面积近1000亩。同时建设薛家洼长江生态游园项目,实施沿江驳岸、栈道、栈桥、游道、绿道、观景平台、绿化美化等工程,将原本“脏乱差”的长江岸线变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薛家洼生态游园 毕琛摄
自薛家洼向南,绵延在长江沿线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又是雨山区在修复生态的一个大手笔。近3000亩的区域,由水系、杨树林和江滩地组成,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采取树木整理、配植苗木、水系连通、修建栈道、出入口改造等工程措施,对该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最大限度保留“杨树林”原始生态景观。
杨树林 毕琛摄
生态环境之美,不仅美在鸟语花香、青山绿水,更是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不损害老百姓的权益成为当地政府格外慎重对待的问题。
薛家洼区域原有渔船223条,涉及渔民57户共229人。渔民长期以船为家,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直排长江,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雨山区加大区内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薛家洼区域渔船拆解、渔民上岸工作,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全面禁捕。同时,对退捕转产后的渔民在住房、就业、教育、医保、养老、低保等方面予以保障,切实解决转产渔民后顾之忧。
薛家洼区域现已成为广大市民运动观光休闲胜地,漫步在薛家洼崭新的步道上,移步换景,令人赏心悦目。“现在居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幸福感爆棚,今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共同维护好这得来不易的好环境。”说起薛家洼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居民徐嘉琳满脸笑容地说。
旧貌换新颜:九华村“蝶变”之路
雨山区采石街道九华村地处马鞍山市西南郊,毗邻长江之畔,从儿时起就一直生活在这里的王根宝,在他的记忆中,家乡从未像现在这样美过。
“道路硬化了,环境变美了,连家里的旱厕都换成了抽水马桶,再也不臭了。”今年68岁的九华村村民王根宝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着身边的变化。
九华村整改后焕然一新 毕琛摄
自2019年5月中旬以来,雨山区对九华村一、二片村民组所在地进行村民村貌集中整治,按照“五清一改”要求,对村庄进行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河塘清淤、房屋出新、改水改厕、雨污分流、疏通沟渠,变死水为活水,修建四好农村路、停车场、健身区域和村民大舞台,方便村民生活。
“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不仅要打造优美的生活环境,还要增强老百姓自觉维护人居环境的融入感和荣誉感。”雨山区采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计震说。
从老百姓“不愿意留”到“不愿意走”的过程,彰显了九华村的美丽“蝶变”之路。然而,这只不过是雨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
这两年,八段沟河水越来越清,岸边越来越美,“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治理八段沟环境,这让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九华村村民吴远山说道。
八段沟水域位于雨山区采石街道九华村境内,南起荷包山南侧,北至九华泵站,全长1181米。上世纪70年代起,大量工业企业的废渣致使八段沟污染严重。
2018年,雨山区组织开展八段沟区域围墙拆除、垃圾清运、土方回填等16项工作,编制了八段沟环境整治规划方案,制定了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案。2019年,雨山区进一步加大对九华村八段沟水系的整治力度,通过恢复植被绿化,新建1500米截洪沟、500米防渗墙,区域排水系统构建、地下水污染控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配套工程,构建完善的区域排水系统和健康的区域水循环体系,从根本上修复和改善滨江水生态环境。
记者近日来到八段沟,看到山麓郁郁葱葱,岸边草地生机勃勃,碧水潺潺而过,林木倒影水上,一道新建的防渗墙横亘河面,延伸向远方。
雨山区采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计震表示,“我们在原工厂的土地上复绿,将八段沟的黑水变清,其意义不仅仅是盘活了一块土地,更重要的是修复废弃工矿用地的生态,还老百姓一方碧水蓝天。”
守护一江水,打好水源保护攻坚战
走在陈家圩崭新的亲江绿道上,遥看长江,碧波荡漾。堤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标语牌赫然在立。
长江岸线陈家圩段原有各类企业31家,非法码头林立和砂场星罗棋布,历史成因复杂,成为了当地环境整治的顽疾之一。
长江沿线陈家圩段有一处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作为整个马鞍山市居民饮用水的“命脉”,陈家圩水源地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饮水安全。
陈家圩沿江步道 毕琛摄
做好“水”文章,守护一江碧水,雨山区委区政府态度坚决。2017年以来,雨山区瞄准问题,铁腕出击,按照“环境、生态、防洪、景观”四位一体理念,强力推进该段岸线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依法取缔拆除所有非法码头、砂场、船厂、水泥厂和违法建筑,禁止在水源地保护区内从事与保护水源无关的水上活动。拆解拖离非法运营趸船30艘及江面废弃船舶15艘,拆除座吊5座、皮带通廊170条,破除硬化场地8万多平方米,清运物料、垃圾32万余吨,覆土约18万平方米,关闭拆除轮渡1座、取水口2处,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老百姓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在此基础上,按照水清岸绿产业优的要求,雨山区坚持节约、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对拆除后场地全部复绿净化,最大程度修复长江沿岸自然生态功能;全面整治沿江岸线,修复沿江驳岸,打通12.7公里长江堤防交通障碍,贯通防汛抢险通道和市民临水亲江游览绿道;修建堤顶沥青道路,提升道路等级和标准,降低扬尘污染;实施堤顶道路两侧绿化美化,打通生态型防洪大堤;同时对堤内区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改造,打造城市近郊田园风光区。
“全面打好长江东岸整治攻坚战,全力打造城市生态厅,奋力书写长江大保护雨山段这篇大文章,就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让群众在生态保护修复中共享优美环境带来的‘红利’。”雨山区区长左年文强调说。
2019年省、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部署以来,雨山区组织实施了30个重点整治项目,涉及48项具体任务,实施退捕转产渔民10户,拆解渔船54条,拆除违法建设10000余平方米、征迁企业14家、搬迁拆除农户150户,改造提升农户近2000户,复绿近2000亩,植树4万余株,一批多年累积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