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透过戏剧的面具,我不仅看到了眼睛,还看到了星辰

时间:2019-11-14 20:46: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雨果:透过戏剧的面具,我不仅看到了眼睛,还看到了星辰

小编 文学报

“戏剧,这是一件浩大和巨大的事情,这是人民。这是人类,这是生活。一出剧,是一个人。青铜面具下,是有血有肉的面孔。还有深沉的无限。我透过面具的小孔,看到的不仅是眼睛,我看到了星星。”

在创作《莎士比亚论》的日子里,维克多·雨果写下了自己对戏剧的思考。

中国读者认识雨果,往往是从他的小说开始,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几乎就是大多数中国读者对雨果的印象。然而,身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军人,戏剧却是雨果在他所在的年代为民众所知的重要途径,也是他最初投身文坛、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

布面油画“《埃尔那尼》首演:论战前夕”

(1903年)阿尔伯特·贝纳尔/绘

首演过程中群众嘘声不断,标志着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抗。

1827年,时年25岁的雨果写成了篇幅长得难以搬上舞台的剧本《克伦威尔》,发表了《<克伦威尔>序》,并提出,正剧是现代人的史诗,应该糅合崇高和滑稽,反映人生百态,反对古典主义规则。正是这篇新颖大胆的长序,吹响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的号角。1830年,他的又一部剧作《埃尔那尼》(也译为《欧那尼》)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戏剧历史地位的真正确立。雨果的剧作,体现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最高成就。

曾编定雨果著作《自由戏剧集》单行本的法国教授阿尔诺·拉斯泰在文章记录:在一生中,雨果写下25个剧本,创造了570个人物。

近日,随着“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和“雨果的戏剧作品与翻译”论坛的举办,上海的读者和观众得以从多个侧面了解这位文学巨匠在绘画、戏剧、诗歌、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的才华,如发现新世界一般,认识了一个"如大海般浩瀚"的雨果。

明珠美术馆雨果戏剧主题论坛现场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谈雨果的戏剧?

近日,明珠美术馆携手上海翻译家协会青年译者沙龙,邀请中法戏剧专家与法语翻译家,举办了“雨果的戏剧作品与翻译”论坛,结合展览中雨果戏剧作品的视觉艺术呈现脉络,从多重视角剖析以雨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戏剧流变,以及雨果名剧在中国的译介与越剧改编,共同探讨在不同时代与地域情境下雨果戏剧的意义与价值。

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特意选取了雨果最具代表性的四部戏剧作品,从《埃尔那尼》首演的剧院论战场景到其最后一幕的情节描绘,从《吕伊·布拉斯》19世纪演出时的道具展示到其人物形象描摹,从《吕克蕾丝·博尔日亚》中的单人肖像到《城堡卫戍官》的宏大战争群像,通过雨果同时代艺术家的不同视角描摹,呈献给上海观众最直观的时代审美与历史影像。

布面油画“《埃尔那尼》:最后一幕”,(1903年)

爱德华·富尼耶/绘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谈雨果的戏剧?”作为本次主题论坛的主持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文系主任、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袁莉回忆起自己当初在法国上学时的情形,“以前在法国读书时,说起雨果,老师不会说他的诗,也不会说他的小说,主要给我们讲解的篇章都是雨果的戏剧。为什么?因为他的戏剧给法国文学史带来了太大的影响。小说和诗歌的阅读大部分是个人行为,但戏剧毕竟可以有一个规定场景,有一个场合,如果连演50场的话,雨果带有革命性、颠覆性的剧作,具有直击观众心灵的力量,给这个时代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力。”

她介绍了雨果戏剧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渊源。她表示,雨果戏剧与中国舞台也是渊源颇深。雨果第一部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戏剧作品是《安日乐》(Angelo),自1910年被翻译成中文后,吸引了包天笑、徐卓呆、曾朴、张道藩等不同译者和作家进行重译与改编,以《牺牲》《银瓶怨》《安日乐》等不同的译名出现,后来成为在中国舞台上多次上演的话剧《狄四娘》。

布面油画《城堡卫戍官》(1903年)

乔治斯-安东尼·罗什格罗斯/绘

这是雨果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戏剧,标志着他浪漫主义戏剧创作生涯的结束,以及长女莱奥波尔蒂娜意外去世后,雨果作家生涯的暂时中断。

越剧“雨果”,在上海连演50多场

一直关注中法文化交流和现当代戏曲的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李声凤博士,则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雨果名剧《欧那尼》改编成越剧《英雄与美人》的经历。这也是越剧舞台上第一部保持“洋人洋装”、以外国人形象来演的外国改译剧,被当时的宣传称为是“创有史以来空前之盛举”。

越剧《英雄与美人》说明书封面(李声凤提供)

“当时,越剧舞台上演出外国改译剧已有一定的数量,但都是经过本土化的处理。比如,改编自《三个火枪手》的《山河恋》,把原作和和中国的东周列国时的故事做了嫁接。改编自《茶花女》的《香笺泪》,也是把故事发生地直接搬到了中国。相对来说,像《英雄与美人》这样保持洋人洋装、基本上按照外国作品原样呈现的作品非常少见。当时的宣传上面写着‘布景服装完全西洋风味’,就很强调这一点,是个重要的卖点。”李声凤说道。

尹桂芳饰欧那尼,张茵饰素儿(李声凤提供)

1950年12月27日至1951年的1月23日期间,芳华剧团在金都大戏院连演27天《英雄与美人》,演出场次多达50场之多,“以西洋形象出现在越剧舞台上的剧可以演这么久,在当时是比较不错的成绩。”李声凤说。

尹小芳 饰 卡洛王(李声凤供图)

论坛上,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宫宝荣、明珠美术馆执行馆长、策展人李丹丹、法国国立戏剧学院院长劳朗·古特曼导演也分别以“雨果为首的浪漫主义戏剧为何好运不长”、“维克多·雨果戏剧作品与视觉艺术”、“法国导演眼中的雨果戏剧”为主题作了发言。

展览之外,你还可以“看”到什么?

“复活”雨果戏剧

学术论坛举行当晚,明珠美术馆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戏剧工作室(元剧场)合作,带来由中法演员带来的雨果戏剧《一千法郎赏金》。

海岛流亡期间,雨果在创作小说《笑面人》的同时,也陆续写成多部内容创新、风格轻松,有奇异构思、也有社会写实的短剧,并结集为《自由戏剧集》。1886年,在雨果逝世一年后,这部戏剧集作为遗著出版。

现代题材的散文剧《一千法郎赏金》即收录其中。故事围绕钱与社会的话题展开,因与《悲惨世界》的精神世界相连,在这些年颇受关注。2002年,雨果诞辰200周年之际,这部剧本以《千元赏金》之名在北京上演。

明珠美术馆希冀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探索并拓展美术馆的功能边界。正如明珠美术馆执行馆长与策展人李丹丹女士所言:“我们希望明珠美术馆成为各学科、各门类学者和观众交流对话的平台,不仅跨越领域,更能融入生活。”

翻译比赛,和雨果同行

明珠美术馆携手上海法语培训中心,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巴黎博物馆联盟(雨果故居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发起“和雨果同行”法语诗歌翻译大赛。从2019年8月28日至9月26日,明珠美术馆共收到326份有效参赛投稿。比赛评选出方芳、胡晓雯、张禹晗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16位,颁奖典礼于11月11日在明珠美术馆举行。

稿件经上海法语培训中心初选,并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余中先和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袁筱一老师出任终选评委,“这次翻译选取了雨果的五首诗歌。这几首诗选的很好,虽然从理解上来说并不是很难,但是写下它们的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心境,诗歌的节奏,意象,却又值得在翻译时一而再再而三地推敲。”袁筱一表示。

附:一等奖方芳(陈施羽)获奖译作

太阳沉落……

《秋叶集》

今日的太阳沉落云海

明日风暴将至,还有傍晚与黑夜寂寂

继而拂晓,积郁的晨雾折射光彩

继而入夜,继而天明,时光从不逃离!

日子皆匆匆逝去,成群结队,万万千千

滑过海洋,飞过山岳

掠过粼粼江面,越过莽莽林间

那里敬爱的亡灵飘泊,宛如隐晦的颂歌一阕

至于水之面,山之额

涟漪不老,树木常青

日日复新;乡间小河

源山顶而入海流,昼夜不停

可是我,每日重压之下头颅渐低

消亡着,冷却着,即使头顶阳光烂漫

我行将离去,在欢宴之际

世界一无所失,依然广阔绚烂!

(文中照片除特殊说明外,皆由明珠美术馆提供)

新媒体编辑:金莹

文学照亮生活

网站:wxb.whb.cn

邮发代号:3-22

长按左边二维码进微店

原标题:《雨果:透过戏剧的面具,我不仅看到了眼睛,还看到了星辰》

阅读原文

上一篇: 幸福的期许与政治的回答

下一篇: 原创都说蒋依依古装好看,直到赵今麦换上古...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