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脖子上有这个?内分泌科医生喊你去一下!

时间:2019-11-15 09:47: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脖子上有这个?内分泌科医生喊你去一下!

微信公众号:TopMD

《约吧大医生》第303期

本期大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主任医师 杨金奎

先来考考大家,你们觉得上面两张图,脖子上黑乎乎的是咋回事儿?请凭第一感觉选择!

估计大家都会选A,多数人都会觉得不会是得病了,肯定是脖子没洗干净。

如果你每天都洗脖子,脖子还是这样黑乎乎的,但又不是晒得,就要注意提防着点儿糖尿病了。

脖子上总是黑乎乎的?咋回事儿?

脖子黑并不是意味着你已经得了糖尿病,而是可能正在逐渐走向糖尿病。这是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你已经是高危人群了!

从前我们都只听说过肥胖、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这些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那么脖子发黑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这又该从何说起呢?

杨金奎医生说,脖子上皮肤发黑的现象,在医学上叫做“黑棘皮症”。这个病症有个特点,除了脖子之外,还会发生在腋下、手肘和膝盖处。

杨金奎医生说,其实黑棘皮症不光是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还是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之所以这些疾病会让这几个部位的皮肤变黑,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发生了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什么?

图:橘红色的器官就是胰腺

胰岛素是由咱们胰腺器官分泌出来的,它的重要作用就是调节血液中葡萄糖的循环。

肝脏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储存葡萄糖,所以胰岛素也是个“信使”,它会释放信号让葡萄糖“出生”后,就直接储存到肝脏当中,而不是跑到不该去的血液里。

所以如果胰岛素分泌出现了问题,葡萄糖接收不到胰岛素给出的这个信号,它就会跑到血液里去,血糖自然就会升高。

杨金奎医生说,胰岛素抵抗就是胰腺还在产生胰岛素,但这胰岛素虽有一身本事,却发挥不了效用,作用被隔绝了。

然后身体就会本能的认为胰腺没有产生胰岛素,于是就发出信号让胰腺“快马加鞭”产生更多的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就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只顾着产生,却无法发挥效用。这样下去,血液里的胰岛素浓度就会变高。

胰岛素作用于皮肤的角质细胞或纤维母细胞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就会促进这些皮肤细胞的增生,造成皮肤粗黑的情形。

但至于为何会发生胰岛素抵抗,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搞清楚。

因为我国的糖尿病发病形势严峻,几乎家家都有一个糖尿病患者,甚至一家子都是糖尿病患者。

杨金奎医生提醒:颈部、腋下、肘弯处皮肤总是黑黑的,请警惕糖尿病等疾病,并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检查。

糖尿病有个潜伏期

也有很多糖尿病患者,自己平时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多是在体检中血糖异常被查出来有糖尿病。

虽然他们的血糖数值尚属早期,但实际上不一定说明你就真的是早期,真的就是刚刚被发现。

有可能在很多年前,你就已经得了糖尿病,只是因为没有症状表现自己不知道。有人通俗地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糖尿病的“潜伏期”。

“潜伏期”是个通俗的说法,其实医学上管潜伏期叫做未被发现的糖尿病。

这个潜伏期可长可短,通常是5-10年。最短的潜伏几年,最长的还有潜伏十几年的呢!

而所谓潜伏期,就是血糖已经达到诊断标准,只是自己没感觉,所以没有去监测血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及时的检查和早期发现才至关重要。

怎么能早点儿发现糖尿病?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呢?杨金奎医生说,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到医院查一次静脉血糖。

这项检查在常规体检当中都有,查个静脉血,就能知道自己有没有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糖数值在6.0mmol/L—7.1mmol/L之间,就叫做空腹血糖受损。

餐后血糖数值在7.8mmol/L—11.1mmol/L之间,就叫做糖耐量受损。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空腹血糖受损还是糖耐量受损,只要是在某一次静脉血检查中,有一个血糖数值有问题,就可以诊断糖尿病了。

在家测指尖血能确诊糖尿病吗?不能,指尖血缺乏准确性,数值波动很大,只能作为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在家中监测血糖情况的一个方法。

那么40岁以下的人呢?筛查方法有何不同?

杨金奎医生说,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患糖尿病的几率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没有太大的必要每年都特意去做一次筛查。

糖尿病的高发人群,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40岁以上的人群。

对于小概率事件来说,这样做不太符合成本效益(检查费用及要求空腹等人力成本),只有高危人群才需要做筛查。

杨金奎医生的内分泌团队,研究出一个办法,直接通过自己的基本信息,包括肥胖程度、血压、年龄等很容易获得的指标。

就能测算出自己患糖尿病的风险,分析出来自己是不是高危,需不需要到医院检查。主要针对的就是40岁以下的人群(如下图)。

图:这个简便易行的糖尿病自我预测图,是通过大样本人群的调查,根据普通人自己容易得知的健康信息,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立。(PS:只是风险评估,非诊断标准;只针对普通人群,不针对已被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预测准确率超过70%,但不是100%)

【声明】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pMD,看精彩医学短视频。本栏目版权归出品方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各种形式的转载、剪辑及修改,否则出品方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本期内容为医学科普栏目,不可替代医生面诊,仅供参考。

上一篇: 澳大利亚很不错的五所顶级艺术留学院校

下一篇: X019:4V4对战《嗜血边缘》微软X0...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