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的心里话:管教学生却屡遭处罚,何必呢?(太心酸...)

时间:2019-11-18 16:49: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一位老师的心里话: 管教学生却屡遭处罚, 何必呢?(太心酸...)

近日看到了一条这样的新闻,觉得特别揪心。

11月8日,宁波奉化区一名学生郑某因在校车上与低年级学生抢零食被随车老师打了几下。

随后,该学生又用脏话骂老师后又被打了四下。

家长闻讯后,怒火中烧,向警方报案并要求老师赔偿5万,打一下1万。这名教师因违反了《治安处罚法》被治安拘留。

据该校徐校长说:

“打人的陈老师56岁,有20多年教龄,他不是小郑的任课老师,负责的是初中科学课。
事情发生在11月8日放学途中,陈老师随车负责管理秩序。途中,小郑抢夺低年级学生的零食,零食撒落。
被质问时,小郑未如实回答,陈某打了一下他。
小郑用脏话辱骂老师并有攻击老师的举动,陈某一手抓住他的手,另一只手反打了几下。

接着,学校给出了处理结果:

▲开除陈老师;

▲安排心理老师给郑同学补课并做相应的心理辅导;

▲学校决定给予郑同学适当的经济补偿。

这件事情在学校的调解下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学生满意了,家长满意了,老师被警方依法予以拘留了,最后被开除了。

前段时间的电视热播剧《少年派》里面有一位教化学的田老师,在课堂上听到台下接连不断的手机提示音后,忍了再忍,忍无可忍时欲要没收学生手机。

学生一句“学校规定,老师不能没收学生手机”后,老师说的一番话,道出了全中国1600万老师的心声。

“我也想说服自己,何必呢,何必那么不近人情呢?

想玩就玩吧,大不了,再玩几个月,我们就相忘于江湖了,你玩你的手机,我念我的经,眼不见为净。”

“可是,我还是说服不了我自己。

我站着,你们坐着,我讲课,你们听课,你们喊我一声老师,我就得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个职业。

你们一周属于我的时间,不过是六节课,300分钟,在我的眼皮底下,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我还是希望你们好好听课!

我不希望将来你给你的孩子辅导化学的时候,他说难道你以前的化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老师,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被老师平静语调下的“爱之深责之切”打动了?是不是说出了你的心里话?是不是这些场景,也曾真切地在你的教室里上演?

关于当下教育,社会上有一种说法:

教师奴隶化,伏案苦挣扎

学生祖宗化,做错不敢罚

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连适度的惩戒都不敢了。我们不禁深思: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有人总结了三点原因:一是家长越来越“强势”;二是媒体越来越“厉害”;三是上级部门越来越“坚决”。

而学校和老师,就成了那只最容易捏的软柿子。反正,饭碗所系,生活所迫,有委屈他们也得忍着。

我们总是说,不要禁锢学生的思想,要打开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自由发展,但现实却是,给老师们套上了重重的枷锁。

于是,我们看到夹缝下求生存的学校和老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谨慎教书,小心翼翼过日子。教育,教育,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但是渐渐失去惩戒权的老师们,他们连自己的基本权益都不能保障,又如何尽心尽力去教孩子??

面对学生,只能无奈的只传授知识不教做人了。这样的老师,是我们所想要的吗?这样的教育,是社会所期待的吗?

素来严师并不受欢迎,学生们不喜欢,家长有时也要质疑。其实,漫漫长河中,严师可能是学生的人生中最初的那个“摆渡人”,让孩子行差踏错的每一步,都能有一个往回走的机会。

俗话说:心有戒尺,行有所止。很多学生、家长都还不懂,很多对孩子严厉的老师,其实是爱得最深的。

应该也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他们往往又同时希望孩子不要听到一句重话,不要受到一点惩戒,不用遭遇一点波折。

但这怎么可能呢?老师不是神,不可能只靠温言细语,就感化一个顽劣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批评不得,让老师怎么教育?

“家里的小祖宗,自己都不忍心打骂一句,老师怎么能够替我教育?”

家长们要知道,有理有度的惩罚教育对于在成长中的孩子是必要的。只有负责的老师才会顶着种种压力和风险,去苦口婆心地管教孩子!

老师是期待孩子变得更好,才如此出力不讨好!这是为人师者的责任和深爱。

希望每一个家长和孩子,对严厉的老师,不要心生敌意!

今天,当孩子没写作业时,老师严厉地管教,孩子才会对学习更上心,而不是荒废学业,浪费大好时光。

今天,当孩子犯错时,老师严格纠正,孩子才会明对错,知是非,避免在未来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

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一位好的老师该是什么样子呢?

我想,也不是一味宽宥,永远对学生慈眉善目,而是如一位高二学生爸爸代表家长发言时,所讲的那样:手持戒尺、眼中有光。

就像前段时间的电影《老师好》中那位苗宛秋老师那样,他不苟言笑,对学生毫不客气,只要被他逮到有不规矩的行为,就会被罚站。

他还擦掉女学生的口红,命令所有学生不许烫发化妆。

对谁都懒得管的“刺儿头”,他也从来不放弃,一直用不好听但充满关切的话劝导。

学生们一开始也不理解,抱怨连天,还用各种手段报复他。但顽劣的性子的确收敛了许多,逐渐开始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多年之后,这些孩子们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在各行各业成才。

他们由衷地感激苗老师,感激他的严厉和“不近人情”,才让他们在那个最躁动最叛逆的年纪里,没有跑偏。

孩子,可以自由幸福地长大,但如果恣意妄为,则很容易走偏,而老师就是那一个不厌其烦、不求回报地帮孩子矫正的人!

相信在未来,这些规矩都将变成盔甲,帮助孩子抵御一切诱惑,安然度过每一个难关!

那些严厉又慈爱的老师们,

给了孩子最美的时光和最好的成长;

那些执着又温柔的老师们,

给了孩子最广的未来和最远的天地。

希望学生和家长们不会太晚明白这个道理:

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和学生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愿意真诚地去呵护学生,严厉管教学生,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喜悦的“外人”。

好的教育,大多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

好的老师,大多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写在最后:

请给老师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正是他们教给孩子的规矩和底线,可以庇佑着孩子安然走向更广阔、有更多风雨、也会看见更多美好的远方!

上一篇: 国际高中春招VS秋招有何差异?家长必备干...

下一篇: 原创DNF:没有新角色加入,还能火多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