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办好总书记嘱托的“小事儿”海北小城将“小厕所、大民生”落到实处

时间:2019-11-19 10:41: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办好总书记嘱托的“小事儿” 海北小城将“小厕所、大民生”落到实处

刚察县的厕所外景。中国青年网记者刘逸鹏 摄

中国青年网西宁11月19日电(记者刘逸鹏)挖一个大坑,垫上两块木板,木板之间留上20厘米的缝隙,再搭上个棚子就是厕所,如果条件好,木板兴许会变成水泥板。在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原上驱车行进的过程中,记者便体验了一次这样的高原厕所,一走进去厕所,冷风从20厘米的缝隙口冲出,夹杂着刺鼻的浓烈气味。

这项与人人相关的民生难点,这一杆体现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尺在祖国的西北似乎仍有诸多缺位。可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体验,却打破了这种固有的观念。

每平方公里有5座公共卫生间,“10分钟如厕圈”在这座海北小城变成现实。随便走进一间公厕,仿佛来到敞亮的“客厅”——沙发、茶几、饮水机一应俱全,报纸、地图、旅行小册子摆放齐整,绿色盆栽和墙上的刚察人文景观摄影作品让人耳目一新,悬挂在醒目位置的应急医疗箱更是令人心头一暖。

走进“客厅”旁的男卫生间,地面光洁,没有一个烟头、一片纸屑,干干净净,台面上没有一点水痕。除了自动更换的马桶垫圈、洗手时涌出的温水,更有专门增设的“第三卫生间”,这里有儿童坐便器、儿童洗手盆、婴儿护理台,还有残障人士专用设施。面积不大的空间内处处体现着这座冬日小城的“大民生”。

刚察县厕所内景。中国青年网记者刘逸鹏 摄

实际上,刚察的公厕并非一直这样好。上世纪90年代以前,整个刚察只有一座公厕。像很多县城一样,一些僻背的角落就成了人们随地大小便的“厕所”。

到2013年,刚察县城的公共卫生间发展到了8座,但是公厕的卫生条件并没有提高。往往有人来上厕所,一看里面无处落脚的卫生环境,闻着刺鼻的味道,捂着鼻子转身就出来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常会问起农村厕所改造问题,详细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强调“小厕所、大民生”。

近6年,刚察县政府在原有8座公共厕所的基础上,新建和改造提升了22座功能完善、环保美观、免费使用的公厕,县城主要街道、景区景点公厕覆盖率达到100%,每个公厕还会安排2名保洁人员全天候保洁,并明确了“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的公厕卫生质量精细化管理标准。其中,“四净”为地面净、墙面净、厕位净、周边净,“三无”为无流溢、无蚊蝇、无臭味,“两通”为:水通、电通,“一明”为电明。

如今,每年的4月到10月迎来旅游旺季的刚察,“小”厕所不仅给当地群众和游客带来了“大”方便,还成为了刚察县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干净整洁的厕所民生存在于每一件小事,亿万人的小事就是一件大事。 “小厕所、大民生”正在这座海北小城落到实处。

上一篇: 里皮:辞职因为没合作条件了,不喜欢赚不应...

下一篇: 原创林志玲婚礼4套婚纱礼服选择超用心,好...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