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文:中医药市场再迎利好,这六大政策任务你要关注!
时间:2019-10-28 07:44:3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作者:申海晶
来源:健识局(jianshiju01)
全文2279字,阅读需3分钟
中医药市场大利好。
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升级,以及人才建设等六大任务。
这意味着,中医、中药已正式获得国家政策支持,未来其市场将进入爆发式发展时期。
根据《意见》,中医治未病,中西医结合,治未病,中医在基层、慢病治疗、康复训练等领域的作用等,都是重要内容。
而在中药领域,新药享有优先审评审批等利好的同时,《意见》中关于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提高、上下游可追溯等也提出了要求。
由于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性,一直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直到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上述《意见》,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使命,也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然而,与国家层面一直力挺不同,此前社会各界甚至行业内部对中医、中药的价值存在不同看法。
由于历史原因,大批中药饮品、中成药尽管销量乐可观,但未经过现代科学手段证实,缺少循证医学证据,安全有效性还面临质疑。
经历了长期的野蛮生长,很多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不过关,还涉嫌带金销售就更是加重了患者和行业人士的不满。
在《意见》促进和规范中医药发展的综合作用下,业界分析,整个行业也将进入产业升级的阵痛期。
聚焦十余专科
中医药将承接政策红利
根据《意见》要求,在鼓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过程中须完成六大任务。
具体包括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展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和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
上述六大任务,从中药生产源头到临床用药终端,对整个中医药行业进行了全方位的促进和规范。
而从临床角度看,至少十大专科将是上述利好政策的着重发力点。
按照《意见》要求,在疾病治疗领域,将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将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十余个专科专病。
在大约3年内,相关单位还将筛选出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向社会发布。
同时,《意见》要求,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这意味着,上述常见病多发病将成为中医药大显身手的舞台。对于医药行业,仅儿科市场就达到了千亿量级,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市场空间更大。
结合医保动态调整政策对儿科、心脑血管等的倾斜,业界分析,中药市场也将大有作为。
行业阵痛将至
中药饮片、中成药须升级
除了直接对专科的扶持,《意见》还专门列出多项内容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行业。
对于中药材,《意见》要求到2022年,要基本建立到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等级评价体系制度。
对中药饮片、中成药,《意见》要求全面提升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生产规范、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临床价值评估等多方面内容。
特别是,对相关产品的评价还将与公立医院采购,基药遴选,医保目录调整等直接挂钩。业界分析,大批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将面临冲击。
数据显示,过去的三十年,中医药市场已经实现了飞速发展,2017年中医药产值已经逼近万亿元,相关大健康产业甚至超过2万亿元。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标准化程度不高、人工鉴别难度大等原因,中医药领域乱象也层出不穷。从饮片掺杂掺假,到中成药安全有效性缺乏临床数据支撑。万亿市场背后行业质疑之声不断升高,甚至有“中医将亡于中药”的论调。
在此基础上,业界认为,此番国务院发文,也是从源头,给了中药市场全面自我清理,整体升级的机遇。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田瑞华在接受央视《焦点访谈》采访时表示,采用含量测定的方法,以及DNA技术,已经可以分辨以前难以鉴别的中药材了。这也预示着,在国家鼓励之下,新技术将在规范行业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意见》也提高了中成药准入门槛。
按照要求,有关部门将建立健全中药安全、疗效评价办法和技术标准。确实安全有效的药品,将有机会进入优先审评审批通道。同时,可以想见,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也无法过关。
而在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基础上,饱受争议的中药注射剂还被明文要求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分析人士认为,其市场前景堪忧。
对标痛点
中医药已是医改破局良方
此外,从《意见》关于“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等表述看,下沉基层仍然是中医药市场发展的主流。中医药与基药一起将成为服务基层医疗,促进分级诊疗的主力军。
毫无疑问,结合现代化技术和医联体,以“简便廉验”的特点,中医药已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新发力点。
可以看到,此前通过医保谈判、带量采购、打击骗保,国家医保部门已经间接为患者节省医药费用数十亿元。前不久,国家层面又提高了各级公立医疗机构配备基药的比例,最高达到90%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在大力推动中医药发挥在预防、治疗、康复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基层的相关作用,无疑会更好地减少患者支出。同时通过医联体等方式,还有望实现将慢病患者等留在基层的改革目标。
根据《焦点访谈》报道,2018年,全国中医诊疗人次已达10.7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了43.4%,年平均增长6.2%,占总就医人次的16.1%,且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长趋势更加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有9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这个数字将很快达到100%。
这也意味着,围绕基层医疗,医疗、医药行业将投入又一场市场争夺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