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的修内司官窑-揭开哥窑之谜!瓷器鉴定天来堂

时间:2019-11-03 14:18: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宋理宗的修内司官窑-揭开哥窑之谜!瓷器鉴定天来堂

并非哗众取宠。文章题目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南宋皇帝理宗赵昀,他死后陵墓被盗,头颅被切下来喝酒。上海博物馆藏的哥窑五足鼓钉洗,就是理宗皇帝墓里的陪葬品。缉熙殿,就是理宗皇帝赏玩文物书画的地方。

本文首次揭露哥窑瓷器的烧制年代,就是南宋理宗时期!

说哥窑瓷器鉴定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宋理宗这个皇帝吧!

南宋理宗赵昀像

南宋理宗赵昀,是宋宁宗的养子。宋宁宗开禧年间,权臣韩侂胄要求北伐,结果大败。宁宗皇帝派遣副相史弥远去和金人谈判议和。金人提出要杀了韩侂胄才行。宁宗皇帝不同意。史弥远勾结贵妃杨妹子,在玉津园“矫旨杀韩”。后杨妹子被宁宗封为皇后。后来才签订了著名的嘉定和议。

本来挺好的,总算可以自己当家做主了,结果前门驱虎,后门进狼!这个史弥远把持朝政,不逊于韩侘胄!宁宗无子,史弥远就派人找到了赵昀(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给宁宗为子。宁宗去世,史弥远就把赵昀推上了皇位,即是宋理宗。

知道这些了,后面就好理解了。理宗刚即位前10年,不理朝政,专注于古董书画收藏!史弥远让他住在缉熙殿。他就在里面研究书画,收藏古董。朝政全部交给史弥远处理。

在建立缉熙殿之后他就跟金国通过榷场,(就是我们今天的边境贸易)来和金国交换北宋宣和画院的一些书画作品。“缉熙殿宝”,这就是宋理宗的收藏印。

南宋缉熙殿原为讲殿,是南宋理宗前各朝皇帝经筵开讲经史之所,于理宗绍定五年(1232)十一月始改建,第二年缉熙六月竣工,理宗御书"缉熙"二字榜之,并亲为之撰《记》。是理宗读书宴息之处。

理宗即位时是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驾崩,史弥远联同杨皇后在此矫诏,废太子赵竑为济王,立沂王赵贵诚为新帝,是为宋理宗。改名赵昀。当时只有19岁。

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联合蒙古国灭金。后来由于端平入洛失败,并爆发了对蒙古的全面战争。理宗开始失意颓废,朝政逐步落入权臣贾似道之手。

南宋六位皇帝的陵墓

景定五年(1264年)11月16日,宋理宗在临安去世,在位40年,享年60岁。他死后不到20年,1276年,南宋就灭亡于蒙古之手。历史学家评论。理宗皇帝如果不亲政,不联蒙灭金,不端平入洛,试图收复汴京,南宋没有亡得那么早!某种意义上来说,南宋理宗赵昀和北宋徽宗赵佶一样,是亡国之君。不过赵佶身死于北国,赵昀虽然死在杭州,他的头颅却死后被切下来带到了北国。和赵佶是一样悲催,更加屈辱!

台北故宫藏哥窑渣斗式尊

怎么回事呢!这位皇帝死后20年,陵墓就被人公开盗掘,暴尸荒野,更过分的是,盗墓者还把皇帝的头颅砍下来,做成骷髅碗作为饮器使用!

历朝历代,挖坟掘墓都为人不齿。是什么人这么大胆,光天化日之下,盗掘皇陵,抢夺宝物呢?这个头颅做成的骷髅碗今天又在什么地方呢?文章题目说的哥窑五足鼓钉洗又是怎么回事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让我们暂且搁置理宗,说说哥窑瓷器鉴定。

北京故宫藏哥窑长颈瓶

哥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为世所珍。但直到今天,哥窑属于官窑还是民窑,宋代还是元代,杭州烧还是龙泉烧,学术界和收藏圈存在很大争议。哥窑这种瓷器的鉴定命名,是三十年代专家整理故宫遗物时命名的。当时这批瓷器很独特,却没有清宫标签,专家们根据历史资料,把它们命名为哥窑。也就因为这个命名,造成了陶瓷史上一大谜题。

笔者研究收藏瓷器三十多年,对哥窑瓷器鉴定特别喜好,也和无数民间学者一样,投入了对哥窑瓷器鉴定的研究之中。虽说是屠龙之术,对于投资者毫无价值,却因为喜爱而耗费了无数精力,总不得真解。

南宋哥窑葵口碟

机缘巧合,却让笔者找到了解开哥窑之谜的钥匙!那就是上海博物馆藏的宋理宗墓出土的哥窑五足鼓钉洗!

也因为这个洗,笔者对南宋历史进行了深入了解,读史读到宋理宗墓被番僧盗掘,头颅被割,珍宝被盗,不免为之扼腕!1276年2月,元兵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1277年2月,西夏人、藏传佛教僧人、吐蕃高僧八思巴的弟子杨琏真珈被元朝委任为“江南释教都总统”,掌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

为了稳固蒙古江南的统治,也为了贪财,至正二十二年(1285年),在丞相桑哥的支持下,杨琏真珈招来河西僧人及其凶党,开始大规模盗掘、破坏宋陵。理宗坟墓首当其冲。

南宋哥窑五足鼓钉洗(上博)

看到宋理宗头颅大如斗,杨琏真珈不觉心动。因为当时番僧有个习俗,如以帝王的头骨为器,可致巨富,并有厌胜之效。杨琏真珈得到理宗的头骨后,便效仿西汉初匈奴王以大月氏王的头骨制成酒器的做法,把理宗头骨上镶银涂漆,制成酒器。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元朝丞相桑哥案发,因为杨琏真珈是桑哥的心腹,有人便检举杨琏真珈盗掘宋陵的恶行。忽必烈勃然大怒,下旨将杨琏真珈撤职查办,定罪后,杨琏真珈被“械之于市”。理宗的头骨被送入大都宣政院,用来赏赐帝师。就这样,理宗的头骨又从江南来到了元朝首都大都,也就是北京。上博收藏的哥窑五足鼓钉洗,应该也是杨琏真伽盗掘理宗墓里的宝物。

南宋哥窑五足鼓钉洗(上博)

但是,这段屈辱的历史,这件哥窑却给我们解开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哥窑就是南宋官窑里的一个品种,烧制于南宋理宗时期的杭州!

(这个结论是笔者三十多年研究的结果,属于首次公开发表,请勿抄袭和窃为己有)以下是哥窑理宗烧制的理由!

故宫藏哥窑花口洗

1、哥窑,器物造型小巧,很多瓷器都只有十几厘米,20厘米以上的大器罕见,可见哥窑瓷器属于文房用器,不属于祭祀用礼器(礼器一般都大)。喜欢文房的一般都是文人墨客或者收藏家。理宗赵昀刚好就是这类人。

2, 哥窑瓷器极其精致,釉色莹润,皇家气派显著。稍微懂点瓷器的人都能看出,这种作品需要耗费大量的能工巧匠之心力,绝非民窑可比。传世哥窑指向宋元之间。宋元之前能不惜工本烧制瓷器的只有官窑。所以哥窑绝对不是民窑。民窑烧制这些文房,也没法出售。民间需要的都是盘碗等器物。这些小文房只能作为玩物。理宗即位后早期无事,中期也就勤政了不到10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缉熙殿度过的,这些哥窑瓷器刚好符合他的喜好,属于理宗特制应该不错。

故宫藏哥窑花口洗底部

3.哥窑瓷器一般以米白,米黄釉居多,釉质不透明,其本质乃是石灰碱釉。古代官窑制釉,用的是和制胎一样的瓷土,再加上少部分釉灰而成。早期瓷土属于裸露于地面风化较重的矿物,含氧化钾氧化钠成分较低,氧化铝含量较高。烧瓷几十年后,表层瓷土已绝,挖到深处的瓷土,含氧化铝较低,氧化钾钠成分激增。作为胎骨不能独立成瓷,必须加入富含氧化铝的紫金土。做为釉料,则因为氧化钾钠激增,从透明的石灰青釉,变成了不透明的石灰碱乳白釉。工匠们惊奇的发现,不再需要多次施釉,就能一次性上比较厚的釉了。也就是说,从石灰釉到石灰碱釉,并不是刻意发明的,而是自然形成的。理宗时期,已经到了南宋晚期。哥窑瓷器的釉面特点也证明它属于理宗时期产物。

南宋官窑鱼耳炉

4.传世品哥窑。有部分元代器型,比如高足杯。这也是不少学者把哥窑定为元代的根本原因。以前都说高足杯是为了满足蒙古人马上喝酒的习惯而烧制的。笔者开始也认可这种说法。研究之后,发现此说法荒谬!蒙古人都是用银杯子或者口对着皮囊壶直接饮用的,这种高足杯又称马上杯,不可思议。

事实上,这种高足杯是佛前供碗!是西藏那边僧人常用的器物,是供佛用的摆放贡品的器物。这种高足杯因为大量出现在元代,属于元代典型器物,所以哥窑被认为是元代。这又是一个很荒谬的事。我们只能说儿子长得像父亲,不能说父亲长得像儿子!目前无法确认南宋时是否已经有高足杯这种器型。也无法确认这种高足杯到底是蒙古人发明的还是南宋汉人发明的。但理宗时期,宋元并存30年,出现高足杯这种器型非常正常。所以,这也是哥窑烧制于宋理宗时期的一个证据。

南宋官窑高足碗

5.哥窑器物都是小件,个别器物内里还有支钉痕,证明哥窑器物是叠烧和支烧的。那么哥窑为什么还需要叠烧呢?原因是烧制哥窑的窑炉都是蛋型炉,也就是用北方汝窑传过来的烧制素坯的小窑烧制的。这种窑,继承了北方窑的特点,特别适合烧制氧化焰,而青釉在氧化焰下一般呈现黄色米色或淡白色,正好和哥窑釉色相符。这也是为什么哥窑窑址没有被发现的原因,哥窑窑炉很小,估计只有一人来高,几个立方,就像一间很小的房子,800年过去,遗迹难寻!

英国藏官窑渣斗式青瓷尊内里支烧痕迹

6.英国藏有一件青瓷尊,台北故宫亦有类似藏品(见前文),月白色鳝鱼血纹路,对此类器型的归属,学术界研究者少。笔者研究认为,这就是哥窑鼻祖!在月白色鳝血纹尊上加以染色,立马就成了典型性哥窑,月白色铁线纹。鳝血纹是官窑烧制氧化焰月白釉时自然形成的瓷胎紫痕,在还原焰青釉下形不成鳝血纹。

所谓哥窑,就是月白釉鳝血纹官窑二次染色成月白釉铁线纹的再创造作品!

所谓金丝铁线,就是哥窑中部分产品,釉面二次开裂显示出胎体紫色的二次开片釉作品!

英国藏官窑青瓷渣斗式尊

7.最后回到理宗墓出土瓷器,上博这件哥窑五足鼓钉洗。理宗墓出土的这件宝物,正好证明它就是理宗时期烧制的,为理宗赵昀所喜爱的御用官窑。它证明了最晚在理宗时期,这种瓷器已经烧制成功。也证明它是理宗的心爱之物!

也就是说,哥窑其实是南宋官窑里面的理宗御用品,属于南宋官窑里面的绝品-御窑!

文章到此。哥窑瓷器鉴定之谜总算解开了。为了解开哥窑之谜,无数学者呕心沥血,争论不休!几十年来没有得到正确结论!笔者有幸,研究经年,终于得以管中窥豹,一了真相,实乃冥冥之中天意所为,天之功也!

上一篇: 别什么淘宝啦,这个地方贝壳头只要200蚊...

下一篇: 每经14点丨多款电子烟仍参与双十一促销;...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