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Lab公开拒收中国&俄国人,这个决定他们自己员工都惊了,阿里曾是其大客户
时间:2019-11-06 14:12:0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以下文章来源于量子位 ,作者关注前沿科技
导读:从产业到学界,从传统领域到科技互联网公司,曾经备受期待的“地球村”全球化,正在变得现实而扭曲。
作者:鱼羊 乾明
文章来源:量子位(QbitAI)
9102年都快过完了,竟然还有科技公司明目张胆以国籍和居住地限制招聘。
而且指名道姓公开声明:针对中国和俄罗斯人。
这不是来自啥无名之辈,而是GitLab——全球第二大开源代码托管平台,谷歌重金投资加持的开源独角兽,阿里巴巴还一度是其重要客户。
但就在GitLab的最新公开声明里,称遵循形势下的行业普遍做法,GitLab不会给中国/俄罗斯公民提供offer,那些有权限访问客户数据的员工,现在也不能移居到中国或俄罗斯。
歧视?不公平?GitLab认为都不存在的。
甚至GitLab还浓眉大眼地表示,这个方案其实非常人道。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必给员工们划分三六九等了,所有限制地区以外的员工,都可以100%履行职责,不用担心没有权限访问数据的问题!
此消息一出,短短两三小时就在Hacker News上达到了近200讨论热度。
连GitLab自家的全球风险与合规总监都惊呆了:
什么情况?为什么要把这些国家摘出来?没有哪条法律要我们这么干吧?
此前,在竞争对手GitHub断供伊朗、克里米亚时,GitLab还一度表现坚挺,被认为有大股东谷歌的“乃父之风”。
然而万万没想到,今天整出的幺蛾子,如此荒诞不经,如此啼笑皆非。
GitLab启动“封锁”
GitLab的招聘信息中提到,GitLab的团队是一个多元化的全球团队,他们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成员横跨几十个国家。
不过现在,这个“全球化”里面可能要划掉中国和俄罗斯了。
在GitLab.com的官方issue里,出现这样一条:
我们决定对有权访问客户数据的团队成员启用“工作国家/地区封锁(job family country block)”。
而封锁名单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俄罗斯。
根据GitLab的解释,这就意味着:
- GitLab不会给中国/俄罗斯公民提供offer
- 那些有权限访问客户数据的员工,现在也不能移居到中国或俄罗斯。
GitLab表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措施,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客户对GitLab数据访问规则、国家地区政策的关注。
另一方面,这也是“当前地缘政治气候下行业的普遍做法”。
此外,GitLab的全球风险与合规总监Candice Ciresi表示,她被告知中国之所以在名单上,是因为谷歌退出了中国市场。而谷歌对GitLab的运营至关重要。
2018年10月,Gitlab获得了由谷歌风投公司Google Ventures领投的2000万美元C轮融资
但Candice Ciresi对这个理由显然并不满意:那我们为啥限制俄罗斯?
不是个例,是“新制裁手段”
有不少网友都在感叹GitLab的透明度,但更值得关注的是GitLab提到的趋势:
在当前地缘政治气候下,这是行业中的一种普遍做法。
科技行业中,的确在发生着各种类似的事件。
比如今年7月份,GitHub突然对伊朗、克里米亚等地的账户断供,毫无预警。
CEO Nat Friedman给出解释说,这是为了遵守美国的制裁,不得不对伊朗、叙利亚和克里米亚的账户实施限制。
当时GitLab还受到了不少好评,因为它并没有如此激进,而是提前告知了用户相关问题,而且还没有禁用任何repo。
从公开信息来看,现在反而是GitLab更为“激进”了一些,根据国籍对员工进行限制访问权限。
这种做法,在不少网友看来,作为开源平台,这样的行为的确匪夷所思。也有人干脆给出了一种非常令人头疼的情景:
考虑一下这种情况:忠诚且长期表现出色的Gitlab员工Bob跟Su结了婚,后者原籍中国。他们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在Su的父母病重之际,她决定全家搬回中国照顾他们大概一到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然后,Bob必须做出以下选择:(a)辞职(b)被迫异地(c)与妻子离婚公司政策妨碍重要的人生决定,我认为这种现象很危险。
但看美国的种种做法,还已经把制裁当做了一种竞争手段。
前不久,美国参议院的议员也将瞄准镜对准了抖音海外版TikTok,呼吁报机构对其进行调查。
理由是这个在年轻人中风靡的中国应用,“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而且,还不只是调查应用那么简单。
路透社报道称,美国政府已经对字节跳动启动了“国家安全审查”,再度审视其两年前10亿美元收购社交媒体应用musical.ly。
然而自诩灯塔的美利坚,当前做法真是反讽。
毕竟同样是收购案,美国公司赛灵思收购中国AI芯片公司深鉴,也并未受到什么“地缘形势”的说辞借口。
不少网友都评论称,这是美国紧张、不自信的体现。甚至也有网友指责美国的做法,认为这是一个双标的做法。
一切自然不止于哪个具体领域。这种气氛还蔓延到了学术领域。
科学研究,也有了国界
本来没有国界的科学研究,现在也被设置了国界。
在这里,他们采取的武器是“签证”。
最新的例证发生在10月底。2019年度国际宇航大会(IAC)在美国举行,将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名人堂”奖项颁给了中国科学家戚发轫。
但在颁奖时,讲台上却空无一人——因为美方没有及时发放签证。
很多人都感到不解,为什么能给颁奖,反而不能让人去现场领奖?
还有今年的秋季开学季,还有9名中国留学生返校时,却在洛杉矶国际机场被搜查、关小黑屋,然后遭遇遣返。
更莫名其妙的是,在校方和舆论一众压力后,美国海关给出的回复依然云山雾罩——9名中国留学生被拒入境是因为入关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信息。
但具体哪里不合规,再无任何说明。一时间,各大社交媒体上质疑声四起。
种种特殊事件,只是美国学术界诡异氛围的缩影。
今年以来,包括UC伯克利、斯坦福、耶鲁和MIT等名校,均有过最高校方代表的公开信,力挺自由学术的氛围,并呼吁不要给亚裔、中国面孔的师生以特殊对待。
但之所以有这样的声明,或许也是已经有特殊对待的现象存在——甚至到了不得不公开发声明强调的时候。
MIT校长L. Rafael Reif还公开表达过,在听到MIT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在与政府机构打交道时感受到不公平的审查、被污名化和紧张不安,仅仅因为他们是华裔时,他“深感心碎”。
他也对外发出呼吁,不要对学术间谍活动制造毫无根据的怀疑和恐惧的有害气氛,这可能会 “产生严重的长期后果”。
但MIT校长没有进一步说的是,后果是双向的,伤人也自伤。
而且后果也已经开始显现。
此前国际学术顶会ICLR会议,一直在欧美发达国家举办,但因为美国签证实在太难搞,于是在新晋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的主导下,主办方决定把ICLR 2020搬到非洲去,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办。
总之,从产业到学界,从传统领域到科技互联网公司,曾经备受期待的“地球村”全球化,正在变得现实而扭曲。
互联网发展至今变革一切,是因为有来自全世界相信开源力量的信仰者。
但如今,连以开源为生意模式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也做出如此可笑的举动。
不知道谁赢了,也不知道谁输更多。
你说呢?
相关链接:
https://gitlab.com/gitlab-com/www-gitlab-com/issues/5555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1437334(本文作者鱼羊、乾明,来源于量子位,IT大佬已获得作者授权、经IT大佬编辑发布,文中观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IT大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