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谈艺】周尊圣:跪拜黄土地
时间:2019-11-09 17:15: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 画家周尊圣
跪拜黄土地
——周尊圣黄土坡《正大气象》画卷读后
文/傅伯庚
皇天后土悠悠万世,中华儿女古往今来,中国如日中天,新时代正大气象。周尊圣说:“艺术家就是改革者,就是创新者,就是要走在时代最前列的人。迎接新时代,我们要有新作品;投身新时代,我们要有新姿态;献身新时代,我们就要献出新生命!”
周尊圣 《根系黄土地》 144X144cm 2018年
捧读周尊圣的《正大气象》,想到他数十年来魂牵梦绕的希冀,看到他日夜兼程的行踪,目标远大,格局宏伟,规模空前,难以置信:用20年时间到新疆画天山,画出《天山红》;到陕北黄土坡,赴革命圣地,画出《东方红》;回东北老家黑土地,再画《高粱红》。然后以全国首个山、坡、地课题研究的三大系列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搞一次规模空前的“中国红”,让红旗漫卷西风。
这就是周尊圣,一个真情似火,豪情满怀,热情激荡,投身山水画创作的人,一个用生命和热血甘愿为艺术和事业献身的人。
环顾当代中国画界,试问有谁有如此明确的目标,有谁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又有谁有如此坚定的脚步?
周尊圣 《勤劳的陕北人 沸腾的黄土地》 250X90cm 2018年
自20世纪初,他开始了对天山大漠,丝绸古道进行考察,二十几次往返东北、西北,数不清多少次山下山上。他立志高远,茹苦含辛,不舍昼夜,只用了十年时间,就把《天山红》画得万山红遍,驼队成行,红霞浸染,闻名遐迩,举世震惊。
接着他又在两年的时间里,淡出人群,悄无声息,远走天涯,对话胡杨。画出了一株又一株不朽的生命,一组又可以和天地精神相往来,可以和灵魂邂逅的胡杨树。历经苦难、百折不挠、万死不辞的胡杨树,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彰显了生命的意义,弘扬了生死的哲学,具有时代价值。
今天,他又深入黄土高原,潜入长安画派背后,跪拜老祖。寻找民族源头,寻找文化源头,寻找革命源头,画他向往的黄土地,画他心中的东方红。
周尊圣 《黄土坡》 97X60cm 2019年
周尊圣告诉我,他画《天山红》《不朽的胡杨》,画得非常兴奋,非常认真。他把对天地的大爱,对胡杨的敬重,对祖先的神往,一一注入笔端;他凝神这里的一草一木,专注这里的一梁一峁,倾听从远古传来的幽远埙声,从古道飘过的隐隐驼铃⋯⋯
周尊圣 《黄土高坡》 138X68cm 2019年
他说,艺术家的发现,在于敏锐的触角,通灵的感知,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想象力,有了这些,才会有神来之笔。文化与艺术的双重性就是现代文明向历史文明的莫拜讨教,是千年史书万代智慧造就了华夏儿女。走进黄土高原的十年是跪拜祖先,跪拜华夏文明,跪拜五千年传承的文化和艺术。
站在黄土高原下,他抚摸着中华文明的故土,他跪下来写生,他奔跑着浏览,他亲热地和牧羊人拉话,他把画板铺在碾盘上泼墨,他蹲在老乡的门口,抱着大海碗吃面,他和陕北人一起赶着羊群,高唱信天游,放歌黄土坡。
今天,他走出了天山,来到黄土高原,来到圣地延安。这里有飞扬的黄土,闪耀着金星;这里有火辣的阳光,滚烫的热土,光着脊梁的汉子,俊俏的婆娘和她们怀里的娃。还有一排排窑洞,一个个纺车,透过那个镶嵌着红五星的窗棂,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宏文就在那里诞生。听到这里欢乐的鼓角,看到高原上飞舞的红丝带,这位少年时就曾扭过大秧歌,演过李玉和、扮过王大春的爷们儿,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索性抢过一条红围巾和老乡们一起踏着鼓点扭了起来⋯⋯
周尊圣 《金色的高原大岭》 180X48cm X2 2019年
这些日子,他夜以继日地思考,任情恣性地涂抹,淋漓尽致地挥洒和准确无误地刻画。绘画对于周尊圣来说,永远是一件甘苦自知的劳动。他说,我要努力。努力就是像奴隶一样竭尽全力,像奴隶一样不遗余力。他所困惑的只是不知道时间都到哪里去了。他审阅这批作品,喜欢的不得了,他陶醉于一幅幅鲜活的笔墨,一幅幅闪烁着阳光的画面,一幅幅别样的构思,一座座像青铜塑像般的大山,一组组别开生面的浅绛山水。
面对挂得满墙,铺得满地的作品,他说这些只能作为素材,为未来的大型作品作为铺垫,这些只是他见到黄土高原的第一感觉。
周尊圣的绘画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他石破天惊般的异军突起,他的天山红韵,胡杨气象的旋风还没有止息,今天的《正大气象》又将刮来一场飓风。学术界普遍认为,周尊圣的绘画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美术教育角度讲,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他的审美价值,思维方式,绘画状态,创作精神乃至画家的人格都值得认真总结。
周尊圣 《高天厚土大风歌》 220X75cm 2019年
周尊圣的画告诉我们更多的是他创作的严谨和内在的疯狂。崭新的时代,给了他无限的激情和创造力,远大的目标不停地向他昭示,他端起路边上的人送给他的一碗水,一饮而尽,又继续向前奔跑。时代不会停下脚步,艺术探索不会停下脚步,他只会选择挥泪奔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