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月湖:史浩丞相建造宝奎阁后到底藏了什么皇帝的御书?

时间:2019-11-17 14:16: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宁波月湖:史浩丞相建造宝奎阁后到底藏了什么皇帝的御书?

宁波网友@fly1314东论发帖

这次探讨的主题:史浩丞相建造宝奎阁后到底藏了什么皇帝的御书?

宝奎巷的历史可从北宋说起。政和七年(1117年),明州知州楼异奉宋徽宗旨意,在明州设置“高丽司”,管理与高丽国往来的有关政务,并在月湖菊花洲创建了国家级迎宾馆—高丽使行馆。这是设在江南的唯一一所高丽使馆,在当时的朝贡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后来金兵南下,兵荒马乱中,高丽使馆被一场大火焚毁。

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在原来高丽使馆的遗址上,又建造了一处郡酒务(又称都酒务)。郡酒务是官营酿酒、卖酒和征收酒税的机构,曾酿“双鱼”、“金波”等名酒,就是用月湖之水酿造。(郡酒务的遗址牌如今挂在银台第)。

淳熙七年(1180年),宋孝宗把郡酒务的宅院赐与他。史浩把郡酒务扩建后,改名为“寿乐府”,作为自己和家人在宁波的府第。那时候的寿乐府占地很广,北到平桥河,南近大方岳第,东至镇明路,西邻月湖。

在寿乐府内,有一处阁楼,名为“宝奎阁”,是史浩珍藏皇帝亲笔御书的地方。“奎”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所以或多或少地带有点神圣的意味。古代皇帝的御书有很多称呼:“奎文”、“奎章”、“奎墨”、“奎藻”……但就是离不了一个“奎”字。因此,史浩取名保存这些御书的阁楼为“宝奎阁”。而且为了显示对皇帝的尊敬,宝奎阁修建得颇有气魄。于是,老百姓就把寿乐府所在的这片区域,统称为“宝奎里”。

明清以来,此处一直为官宦、富商居宅。随着历史变迁,原先的寿乐府早已面目全非。本来完整的一处大宅院被分隔成了一间间民居,变成了一处住宅院落群,而“宝奎里”的街名也逐渐被“宝奎巷”取代。

宝奎巷建筑群占据了菊花洲很大一块区域,分成了几个部分,包括宝奎巷、明州对高丽交往史陈列、史浩故居、徐氏宗祠等。

在游览时仔细看了各处的介绍,发现对于宝奎阁到底藏了什么皇帝的御书,各种资料都不统一,甚至在同一处介绍中也会出现不同的说法。

下面就我拍到的资料,分别阐述(估计会有点晕):

先说宝奎巷,门口墙上有一石刻介绍,写着“藏宋高宗、孝宗两帝御书”

门前竖着的石碑,背面同样写着“藏宋高宗、孝宗两帝御书”,但有没有发现那个“高”字及碑上的另外三字都有改过

石碑正面有二维码,扫码进去的电子资料写着“藏宋玄宗、孝宗两帝御书”,What?宋玄宗是哪位?(其实从石碑背面涂改过的痕迹可知文保人员应该已经知道有误了!

电子资料是参考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自然资料也是同样的“藏宋玄宗、孝宗两帝御书”

月湖成为5A景区后,门口又增了块黄色的介绍木牌,上面写着“藏皇帝所赐御书”,模棱两可,什么都不写,但也避免了错误(发现月湖景区竖着的黄色木牌都有含糊其辞这个毛病,估计怕出错吧)

然后,我们进宝奎巷里面,巷子里的墙上也有史浩及宝奎阁的介绍。

其中在“从高丽使馆到宝奎阁”这篇文章中,有写道“珍藏高宗、孝宗、光宗3位皇帝亲笔御书”

而贴隔壁介绍宝奎巷4号-1、-2史氏故里时,却又写着“藏宋玄宗、孝宗两帝御书”(以讹传讹)

看完宝奎巷里里外外的介绍,我们沿着镇明路往史浩故居走。在水则碑的旁边和史浩故居的大门口的墙上都有宝奎巷史氏故里介绍的石碑,上面的内容和宝奎巷门口竖着的石碑背面内容一致,而且那个“高”字显然也改动过

大门的另一边有史浩故居由来的介绍,上面却写着“乃高宗、孝宗、光宗三位皇帝亲笔御书”

入内,两边有史浩的生平和事迹,但没提到宝奎阁,不过在老宅木板上发现一匾,上面同样的宝奎巷史氏故里介绍,但是仍写着“藏宋玄宗、孝宗两帝御书”

最后,拿出手机进入天一阁月湖微信公众号,里面关于宝奎庙的文字介绍中有提到“珍藏宋宋孝宗、宋光宗两位皇帝的亲笔御书”,这又是是另外一种说法。搞笑的是,在语音介绍里却是说珍藏宋高宗、孝宗、光宗三位皇帝的亲笔御书(语音无法贴图)

另在公众号里宝奎巷建筑群的文字介绍中,也有“珍藏孝宗、光宗两位皇帝的御书”的字样,下面的配图就是上面贴过的各处墙上的石碑介绍,文字和贴图提到的皇帝不匹配,也是令人啼笑皆非了。(这里的语音没提到)

资料是不是有点乱,我们这里梳理下,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第一种:宋玄宗、宋孝宗,分别出现在宝奎巷门前石碑的二维码资料、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宝奎巷里介绍宝奎巷4号史氏故里的介绍、史浩故居内的木板墙上。

这种是明显的错误,把宋高宗错误写成宋玄宗,而且文保人员已经意识到了错误,但却没有全部改正过来,遗漏了不少,致使“宋玄宗”仍然存活在人世间。

第二种:宋高宗、宋孝宗,分别出现在宝奎巷门口墙上的石刻、门口竖着的石碑背面及建筑群各处墙上的石碑。

除了第一处,其余各处都是海曙区人民政府于2010年12月公布并立的,而且明显有改动过痕迹,可以推断当时也是错误地刻成了宋玄宗,等发现后把“玄”字改成正确的“高”,宋高宗终于真身再现。

第三种:宋孝宗、宋光宗,分别出现在天一阁月湖微信公众号中宝奎庙和宝奎巷建筑群的文字介绍中。

这种是把爷爷去掉,多了孙子。

第四种: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分别出现在宝奎巷内宝奎阁的介绍、史浩故居门口的由来介绍、微信公众号中宝奎庙的语音介绍中。

这种是祖孙三代齐聚一堂

第五种:啥都不写,只写皇帝,出现在宝奎巷门前新竖的黄色木牌。

这种是明哲保身的做法,不过这不应该是文保人员的态度。

综上所述的五种情况,排除第一和最后种,那二至四种哪个才是正确的呢?本人绞尽脑汁找不到确凿资料,只能从时间上来推断下了:

史浩是在宋高宗在位时登进士,并受重用成为赵昚(shèn)(日后的宋孝宗)的老师,所以应该接到过高宗皇帝的亲笔御书的;后来宋孝宗那就不用说了,史浩两次拜相,肯定有孝宗皇帝的亲笔御书。

宋光宗1189年即位,而1183年月湖的宝奎阁已建成,史浩也已告老还乡,所以可以推断,当时宝奎阁收藏的应该只有宋高宗和宋孝宗的的御书。

那么是否之后会有宋光宗的御书呢?我认为是有的。

理由一:丞相史浩告老还乡时,宋孝宗赠以万金为他在月湖的松岛(即竹洲)筑真隐观(史浩号真隐),垒石为山,引泉为池,状若四明山峰,故称“四明洞天”。后孝宗、光宗曾书“真隐”、“四明洞天”以赐。宋光宗既然赐过字,那应该就会有亲笔御书。

理由二:1194年,史浩去世,追封为会稽郡王,那也必是宋光宗的亲笔御书了。虽然史浩已不在,但想必儿子们也会把御书藏于宝奎阁吧。(BTW:宋光宗同年驾崩,比史浩晚了三个月)

这仅仅是本人观点,以上纯属推断,暂无真凭实据,唯一实锤的是月湖四明史氏故里对于宝奎阁的介绍是有众多错误的。

来源综合:东方论坛 |编辑:yona

  • 宁波甬港北路一家蛋糕店老板跑路,消费者和房东被坑惨!

上一篇: 正偏财赚得一箩筐的生肖,未来3个月财帛亨...

下一篇: 10岁成名,亲哥是后街男孩,曾经的少女偶...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