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疼痛科有哪些好方法?

时间:2023-07-24 17:19: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中成药用药原则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抽动,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功能性失明、口角歪斜及耳内抽动样杂音。面肌痉挛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发病率约为11/10万。

发病机制多为面神经根在桥前池受到伴行血管压迫,导致的神经纤维脱髓鞘而出现异位放电,传导至效应器(表情肌)而引起不自主抽动。临床上80%-90%面肌痉挛患者因颅内段病变引起,还有少数患者因面神经炎,而致面肌异常运动。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临床表现。若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可借助辅助检查:肌电图、异常肌反应、头颅CT/MR。

面肌痉挛治疗

01 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安定,药物可减轻部分病人症状。

02 肉毒素注射

表情肌注射肉毒碱,阻断神经-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但时效仅3个月左右。多采用上睑及下睑肌肉多点注射,若伴面部、口角抽动可于面中、下及颊部肌内注射。90%以上患者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

03 神经射频

当患者面神经阻滞有效时,可行神经射频。取侧卧位,CT引导下用10cm射频针刺入茎乳孔面神经主干位置(在外耳道下方、乳突前上缘、下颌支后缘之间的凹陷进针)。射频针滑过乳突,继续进针,针尖位于茎乳孔下方,接入射频电极通入60次/s的方波电流进行刺激。

当调制至1V时引出面部肌肉规律收缩,依次以45℃射频20s,65℃射频20s,75℃射频10s时患者面神经抽搐停止且出现轻度患侧眼睑闭合不全,鼓腮稍有漏气,立即停止热凝,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5min。

04 微血管减压

原发性面肌痉挛诊断明确,经头颅CT或MRI排除继发性病变。开放蛛网膜下腔释放脑脊液,待颅内压下降后,自后组脑神经尾端向头端锐性分离蛛网膜。使小脑与后组脑神经完全分离,全程探查面神经颅内段I-IV区。

图片

暴露困难时可以借助内镜进行多角度探查,对所有与面神经接触的血管进行分离、移位,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减压(Teflon棉、胶水黏附或悬吊等)。术中须对蛛网膜进行充分松解,避免牵拉脑神经。开颅微血管减压术通过解除伴行血管对神经压迫而达到对因治疗效果,但风险大,费用高。

面肌痉挛术后疗效判定标准,共分四级

①痊愈(excellent):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

②明显缓解(good):面肌痉挛症状基本消失,只是在情绪紧张激动时,或特定面部动作时才偶尔诱发出现,病人主观满意,以上两级均属“有效”。

③部分缓解(fair):面肌痉挛症状减轻,但仍比较频繁,病人主观不满意。

④无效(poor):面肌痉挛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加重。

参考文献:

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 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1):528-532.

上一篇: BMC Pediatr:母亲过敏性鼻炎相...

下一篇: 疼痛视角丨神经病理性疼痛怎么治?这5点要...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