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实行“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变化后,孩子感染风险会加大吗?如何防范?

时间:2022-12-30 06:00: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2月26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

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更名淡化了“肺炎”,也就是说现在的新冠病毒主要引起的是上呼吸道感染,而非对下呼吸道的损害,感染之后更接近于感冒,这也说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性已经明显减弱了。

国家卫健委还表示:

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1月20日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后,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图源:央视新闻

执行近3年的“乙类甲管”,为啥调整为“乙类乙管”?调整之后防控力度会降低吗?孩子的感染风险会加大吗?如何防范?

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先来了解下什么叫“乙类乙管”。

什么是“乙类乙管”?

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乙类传染病按照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管理”。

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一共有40种,被分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共三类。

其中,甲类传染病只有鼠疫和霍乱2种,这两种疾病都曾引起过重大疫情和严重死亡,是危害性极强的传染性疾病;

乙类传染病27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狂犬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

像一些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11种疾病,都是丙类传染病。

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肺炭疽,都曾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而随着国家对疾病及病原体流行规律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手段、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积累,曾采取“乙类甲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措施。

调整之后防控力度会降低吗?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明显减弱,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供给,以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等,都为“乙类乙管”的调整创造了条件。

此次政策调整,并不是防控力度降低,而是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了医疗救治上。

也就是说,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一般不再进行隔离管控,而是要加强即时救治力度,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

那么,按照国家政策的调整,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做的就是:

●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 感染后合理用药,症状严重时积极就医;

● 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人、小孩(3岁以上)、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差的人群。

孩子的感染风险会加大吗?

从疫情形势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

管控三年,让我们成功避开了高死亡率的阶段,也让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防治能力明显提升。

面对奥密克戎这样高传染性的病毒,实行“乙类乙管”之后,不可避免地就是感染人数可能会呈爆发式增长,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病毒,几乎所有人都要感染,包括孩子。

但前面也说了,虽然感染面扩大了,但是毒性在减弱,重症和病亡率也不高,而且孩子感染后多以轻症为主,所以家长也不用太过于担心。

如何预防孩子感染新冠?

据有关数据显示,疫情管控放开之后,未接种疫苗儿童的累及住院率是接种疫苗儿童的2.1倍!

所以,预防感染,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哪怕之前感染过新冠,疫苗也能够提高保护力。

除此之外,做到这几点,也可以减少孩子被感染的几率:

● 外出时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做好个人防护;

● 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 不要让孩子接触感染者(家里有阳性,孩子要隔离);

● 不要让孩子接触公共场所物体的表面,外出回来后用洗手液洗净双手;

● 多带孩子运动增强抵抗力;

● 3岁以上孩子应及时接种新冠疫苗,预防重症。

如果孩子不幸感染了奥密克戎,也不用过于紧张,期间给孩子合理用药,症状严重时及时就医即可

政策调整后,个人必须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一定会平稳渡过难关!

2022年就要画上句号,这一年宝秀兰开展了50场公益直播,作为2022年的“收官之战”,本周三(12月28日)14:00,刘维民主任将对儿童早期干预进行岁末知识盘点,家长们不要错过哦。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共70人!2022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

下一篇: Nat Neurosci重磅综述:如何构...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