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地图”:哪个省的癌症负担最高?来看看,对照预防

时间:2023-01-10 12:02: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地区,发病率是不一样的,包括癌症,不同地区,常发的癌症类型不一样。那么,国内哪些地区癌症更高发呢?如何有效降低风险?

 

▲图源:创客贴

 

不同地区,癌症发病率不同

此前,一项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的关于1990~2016 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的统计研究绘制出了“中国癌症负担地图”。

 

 

癌症疾病负担评估是根据DALY (伤残调整寿命年),也就是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是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度量。

 

上图中,颜色越深的地方,代表受癌症负担的程度越重。也就是说,2016 年我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前三位为:

 

1. 四川

2. 安徽

3. 青海

 

而其中具体到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常见癌症,这些省市最受累——

 

肺癌高发区域

东北三省,四川,重庆,山东和安徽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吸烟率最高的城市就是沈阳。除了吸烟,有毒气体也是引发肺癌的关键。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大多人会烧煤取暖,而煤的取暖以及燃气所产生的“毒气”都会空气污染,人体过多吸食这些有毒气体,就会提高癌症的发生率。

 

早改变,远离肺癌!

 

01

拒绝一二三手烟

 

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世卫组织合作完成的中国城市成人烟草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4个城市中,总体吸烟率最高的城市为沈阳,吸烟率达24.5%,男性吸烟率甚至超过了44%。

 

戒烟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益。从现在开始戒烟,远离二手烟,对预防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02

远离室内外空气污染

 

装修建议选择绿色环保材料;烹饪少油炸煎炒、多蒸炖;保证厨房通风,减少厨房油烟。雾霾天出门戴口罩,不在马路、临街等地方锻炼,尽量选择僻静、空气流通好的地方。

 

03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2022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中建议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1项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采用低剂量螺旋 CT进行定期筛查

 

  • 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 被动吸烟者;

  •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者;

  •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注: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

 

肝癌高发区域

广东、广西、海南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统计,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占全球的一半左右。

 

肝癌为何偏偏“宠爱”中国人?这与我国慢性乙肝感染有直接关系。“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癌发生的三部曲,病毒性肝炎长期可演变成肝癌。另外,肝吸虫病,黄曲霉素污染也会导致肝癌发生。

 

据了解,我国有22个省市发现流行肝吸虫病,而广东、广西都是严重的流行区之一。

 

沿海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这种环境下为黄曲霉素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黄曲霉素的毒性会杀死大量的肝细胞,从而导致肝损害。肝脏损害到一定程度会发展为肝硬化,继而形成肝癌。

 

早改变,远离肝癌!

 

01

控制病毒性肝炎

 

  • 乙肝,注射乙肝疫苗;洁身自好,不滥交,注意做好保护措施;肝炎患者定期复查,必要时接受乙肝抗病毒治疗,生活要有规律,不能过度疲劳,以防免疫力下降,加重肝功能损害。

 

  • 丙肝,避免注射针具的重复使用可显著减少丙型肝炎的传播;对于已经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也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硬化的发生。

 

0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吸烟(从不或偶尔吸烟);不饮酒(从不饮酒、戒酒或偶尔饮酒);积极的身体活动(按性别划分的身体活动水平最活跃的四分之一);健康饮食(参与者每天吃蔬菜并且每周吃水果≥4天);合适的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 0.90,女性<0.85)。

 

另外,不吃腐烂、霉变食物,尤其是花生、核桃、瓜子等坚果类,以及红薯、甘蔗等;不生吃容易引发“肝吸虫病”的淡水鱼对于肝癌的预防也有重要意义。

 

03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根据2022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对35岁以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5年以上,直系亲属三代中有肝癌家族史的人,半年检测一次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最有效方法。另外,人群中最多的“健康病毒携带者”也应该定期做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检查。

 

胃癌高发区域

安徽、甘肃、青海

 

根据最新数据,2020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人数48万,死亡人数37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所有癌症中排第三。也就是说,每65秒中国就会新增1名胃癌患者,每85秒中国就会多1人因胃癌去世

 

我国胃癌高发集中在西北地区,这与他们爱吃腌肉腌菜不无关系。咸菜、腌肉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这种物质是已知的致癌物。因此想要降低癌症风险,一定要严格控制食用量。

 

早改变,远离胃癌!

 

01

远离腌制、高盐、烧烤、烟酒

 

变质、发霉的食物,高盐饮食,腌制食物,烧烤,以及抽烟、喝酒等方式,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 腌制的咸鱼、咸鸭、咸肉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

  • 烟熏、炙烤食品如熏肠、火腿等可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

  • 高盐食物,食盐会损伤胃黏膜。

 

而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等则会让我们的机体有一个好的营养状态。

 

02

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很多胃部疾病的发生有关系,比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淋巴瘤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

 

检查体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可以使用碳十三呼气试验的方法检查,消化内科即可完成。

 

03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胃镜是目前筛查胃癌最有效最权威的方式。根据2022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食管癌高发区域

河南、河北、山西

 

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60万,而中国食管癌新发病例32万,中国占世界新发病例的一半以上。

 

食管癌是怎么来的?与胃癌相似,常吃酸菜、咸鱼、咸菜和萝卜干等腌制食品,可能增加食管癌患病风险。除此之外,长期吃得过粗、过烫(高于65℃),都可能反复损伤或灼伤食管粘膜,从而诱发癌变。

 

早改变,远离食管癌!

 

01

少吃点腌制食物

 

有研究认为酸菜、鱼 、虾酱、咸菜和萝卜干等食物以及饮水中的亚硝基化合物可以诱发食道癌。

 

02

适当吃辣,别太辣

 

有研究表明,过量吃辣椒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造成黏膜炎症,影响细胞核酸代谢,增加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发生癌变。

 

03

吃饭别太烫

 

烫食会损伤食管黏膜,出现不典型性增生,重度的增生就是癌前病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16年6月15日《柳叶刀肿瘤学》杂志正式发表的致癌物评估报告中,将非常热(高于65℃)的饮品列为很有可能的(IIA类)致癌物。

 

04

不吸烟、少喝酒

 

烟草中的很多致癌物质能够随唾液或食物进入食管,久而久之攻击食管粘膜,引起食管癌。而烈性酒对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的刺激损伤,会直接在食管黏膜上留下瘢痕。

 

05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食管癌高发地区(河南、河北及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区,以及川北、苏北、闽北地区)、有家族史、长期抽烟喝酒、40岁以上的人等都属于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2022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指出:

 

  • 食管癌高危人群每两年1次普通内镜检查;

  •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

  •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虽然癌症地图出炉,让更多人更直观的发现自己所处的地区,需要注意哪些癌症,但并不是只代表,某些癌症只有在这些地区才会高发。癌症本身是不分区域的,它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癌症地图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提醒大家,想要预防癌症,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参考来源:

[1]曾新颖,齐金蕾,殷鹏,等. 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1147-1158.

[2]2022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

[3]中国循环杂志、世界卫生组织、生命时报、健康时报、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自从用了这种疗法,不再担心肿瘤局部复发!

下一篇: IL-1RAP: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