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过年,做做家务、走亲访友,有助于降低痴呆症风险

时间:2023-01-22 15:01: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痴呆症是一种慢性或进行性综合征,会导致认知功能的恶化速度超过生物衰老速度,同时伴随着记忆、思维、理解和语言等能力的支离破碎,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5500万痴呆症患者,每年在以近1000万例新发病例的趋势增加。痴呆症已成为所有疾病中的第七大死因,也是全球老年人残疾和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前的研究已经确定了痴呆症的几个潜在风险因素,包括教育水平、吸烟、肥胖、饮酒、高血压、听力障碍、抑郁和糖尿病。然而,关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及其在预防痴呆方面的潜在作用还未能确定。
 
2022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宋欢团队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官方期刊 Neurology 上发表了题为:Physical and Mental Activity, Disease Susceptibility, and Risk of Dementi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经常锻炼身体做家务走亲访友等保持活跃和拥有良好社交的生活方式都有可能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图片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宋欢研究员表示,许多研究已经确定了痴呆症的潜在风险因素,但我们想更多地了解各种生活习惯及其在预防痴呆症中的潜在作用。这项研究发现,运动锻炼、做家务和走亲访友与降低各种类型痴呆症的风险有关。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运动在保持认知能力和预防痴呆症方面的作用,尤其是运动与降低患痴呆症风险之间存在联系。然而,以往的研究对身体活动的测量方法(包括样本量)存在差异。因此,关于有效的身体活动模式和强度在预防痴呆症方面的知识仍然有限。此外,像拜访亲朋好友或玩电脑游戏等精神活动对痴呆症风险的作用也需要确定。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501376名平均年龄为56岁的参与者的基因数据和完整的医学诊断随访数据,其中43.6%为男性。他们在基线时没有患痴呆症。
 
参与者在招募时填写了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以评估身体活动水平。问卷涉及五大类21项,包括休闲时间的体力活动,如剧烈运动、其他运动、散步和爬楼梯;还有与家务相关的活动、与工作相关的活动、通勤工具等。
 
研究人员还从基线时收集了参与者智力(教育水平)、社交活动(拜访亲朋好友、去酒吧或社交俱乐部,以及其他团体活动的频率)和电子设备使用情况(玩电脑游戏、看电视和用手机打/接电话的频率)等相关信息。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痴呆的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 APOE基因型和痴呆症家族史来评估痴呆的易感性。
 
在平均10.66年的随访中,共有5185名参与者确诊痴呆症,其中血管性痴呆803例,阿尔茨海默病1561例,其他痴呆症2697例。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参与者都会受益于身体和精神活动的保护作用,无论他们是否痴呆症易感。在考虑了年龄、收入和吸烟等多种因素后,大多数身体和精神活动都与患痴呆症的风险有关。就活动模式而言,涉及的项目越多,患痴呆症的风险越低。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重要的是,在考虑到这些活动模式的高度相关性和相互作用后,研究结果仍然成立。
 
图片
所有身体和精神活动项目与痴呆症之间的风险比
 
具体而言,与身体活动最少的参与者相比,那些经常锻炼、做家务、拜访家人/朋友的参与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分别降低了35%、21%和15% 

对于心理活动而言,去酒吧或社交俱乐部和看电视似乎与较高的痴呆症风险相关;但经常走亲访友和参加其他团体活动与痴呆症风险降低有关。
 
研究人员还通过确定的活动模式研究了痴呆症的发病率。他们发现,经常锻炼的参与者的痴呆症发病率为0.45例/1000人·年。“人·年”考虑的是参与研究的人数以及参与研究的时间。很少锻炼的参与者的痴呆症发病率为1.59例/人·年;经常做家务的痴呆症发病率为0.86例/人·年,而很少做家务的参与者的痴呆症发病率为1.02例/人·年;每天拜访朋友/亲人的痴呆症发病率为0.62例/人·年;相比之下,每隔几个月才探亲访友的痴呆症发病率为0.8例/人·年。
 
该研究通讯作者宋欢表示,这项研究发现,通过更频繁地参与健康的身体和精神活动,有助于人们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虽然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我们的发现,但这一结果令人鼓舞。这意味着,一些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也可能是有益的
 
研究团队表示,该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包括在招募时基于参与者自我报告的问卷对身体和精神活动进行测量,这导致了由于回忆或缺乏重复测量而产生的信息偏差。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对身体和精神活动进行客观和重复的监测。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200701

上一篇: EHJ:北京大学孔炜/丛馨发现靶向内皮紧...

下一篇: STTT:清华大学章薇团队基于表观遗传学...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