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R:高温对中国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影响

时间:2023-03-26 20:59: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环境高温引起的疾病负担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但高温与手足口病(HFMD)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份的气象和手足口病发病数据,评估高温对手足口病影响的差异,并探索最低发病温度(MMT),为制定温度预警提供参考。

HFMD病例收集自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中国公共卫生数据中心于2008年5月至2017年12月获得。收集了同期的平均温度、压力、相对湿度、降雨量和日照,气象数据来自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研究估计归因于高温的疾病负担,并对长期趋势和天气混杂因素进行调整。

2008年-2017年,中国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冬季发病率较低,夏季发病率最高。全国31个省份共报告病例18167455例。广东病例最多(2910068例),其他病例较多的省市包括广西(190.7353例)、湖南(125.5729万例)等,西藏最少(10253例)。手足口病病例主要发生在4-7月,占病例总数的58%。1月至3月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最少,约占总发病率的18%。手足口病发病率以6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

最低发病温度(MMT)在≤5岁组主要集中在17 ~ 23℃,6 ~10岁组主要集中在18 ~ 25℃,> 10岁组主要集中在19 ~ 27℃。

在≤5岁年龄组中,黑龙江RR最高,为2.06(95%CI: 1.85~2.30),广东最低,为1.02(95%CI:1.00 ~ 1.05);在6 ~ 10岁年龄组中,贵州的RR最高,为2.24(95%CI:1.72 ~ 2.91),天津的RR最低,为1.01(95%CI: 0.97 ~1.12);>10岁年龄组,黑龙江的RR最高,为2.53(95%CI:1.66~3.87),河南最低,为1.02(95%CI:0.71~1.46)。

结果表明,高温与手足口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和区域差异。在MMT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个性化阈值预警,针对人群特别是儿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策略,减轻手足口病的疾病负担。

原文出处:

Guijie Luan, Shaonan Liu, et al, Estimating the infuence of high temperature 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cidence in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3, https://doi.org/10.1007/s11356-022-22038-4.

上一篇: Antibiotics:早期抗生素暴露和...

下一篇: Critical Care:血清整合组学...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