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反复异常却不是肝脏出问题,肝功能检查指标该如何正确解读? | 指标解读

时间:2023-03-31 14:25: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39岁的宋先生平素身体健康,此前单位体检时,肝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有点高,由于没有其他不适,宋先生并没有在意,间断服用保肝药,但肝功能检查的结果始终异常。近期因自觉疲劳乏力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经一系列综合检查后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由此可见,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虽不一定代表肝脏出现问题,但毕竟代表了肝细胞受损,若检查指标反复出现异常,还是应该提高警惕,有可能隐藏着大问题。

肝功能检查是肝脏疾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了解受检者的肝脏功能,确认是否发生病变或损伤,有利于肝脏疾病的早期防治。在肝功能检查中,蛋白、酶类及胆红素是主要检查指标,通过各检查指标的异常情况,临床医生可获得关于肝脏是否有损伤的相关信息,以及肝脏损伤的具体程度、种类以及轻重。

蛋白类指标

肝脏是合成蛋白的重要场所,也是最主要的场所,外周血中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都是由肝脏合成的,同时还有外周血中全部的白蛋白。因此,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1 血清总蛋白

正常值(成人)
活动后:64~83 g/L;
休息:60~80 g/L;
老人:比成人低0~2 g/L。

指标解读

指标偏高:病理性因素以脱水、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最多见;生理性情况下,正常人在活动会略有升高,无疾病意义。

指标偏低:病理性因素中以终末期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晚期恶性肿瘤最多见;正常成人中,妊娠女性会因母体和胎儿消耗量过大而出现生理性指标偏低。

2 白蛋白

正常值(成人):35~50 g/L。

指标解读

指标偏高:病理性因素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如腹泻、呕吐、高热等,生理性因素则见于摄入过量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剧烈运动。

指标偏低:可见于三种情况,第一是导致蛋白合成障碍的疾病,如各类型肝炎、肝硬化、肝损伤等;第二是导致蛋白丢失过多的疾病,如肿瘤、结核等消耗性疾病,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等;第三是摄入蛋白过少的严重营养不良。

3 球蛋白

正常值(成人):20~30 g/L。

指标解读

指标偏高:以疾病因素为主,其中以肝炎、肝硬化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

指标偏低:导致球蛋白偏低的病理性因素多见于烧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部分3岁前婴幼儿可存在球蛋白偏低的情况,一般属于正常。

酶类指标

肝脏可对脂肪、糖类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而代谢的过程就需要通过酶来进行催化作用,因此干细胞中有这丰富的酶类物质。而酶类物质的检查指标则可反映肝细胞出现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目前,主要检测的酶类有四种,分别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亦称谷丙转氨酶)

正常值:0~40 U/L。

指标解读

指标偏高:导致ALT升高的疾病因素以肝脏疾病最多见,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而非疾病因素的ALT升高可见于长期熬夜、劳累及经常吃宵夜的人群,孕晚期女性也可见。

指标偏低:不存在指标偏低的情况。

2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亦称谷草转氨酶)

正常值(成人):男性为0~40 U/L;女性为0~35 U/L。

指标解读

指标偏高:病理性因素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肌营养不良及病毒性肝炎、肝癌等;生理性因素可见于长期熬夜、劳累人群、饮食油腻人群及过量运动的人群。

指标偏低:不存在指标偏低的情况。

3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
1~12岁儿童:<500 U/L;
男性(成人):45~125 U/L;
女性(20~49岁):35~100 U/L;
女性(50~79岁):50~135 U/L。

指标解读

指标偏高:病理性因素多见于肝胆疾病,如胆管结石等,也有少部分为肝胆外疾病,如佝偻病、胰头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生理性因素极少见。

指标偏低:临床上通常不会出现偏低的情况,在严重疾病的终末期可能随其他指标一起出现降低,无具体临床诊断和参考价值。

4 γ-谷氨酰转移酶(γ-GT,GGT,亦称谷氨酰转移酶)

正常值:
男性:10~60 U/L;
女性:7~45 U/L。

指标解读

指标偏高:病理性因素教多见,可见于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生理性因素可见于饮酒、熬夜、疲劳、药物等。

指标偏低:可见于营养代谢障碍和重型肝炎。

胆红素指标

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发生衰老的红细胞,人体中的红细胞在死亡后就会释放胆红素,这种类型的胆红素又叫作游离胆红素,也可以称之为非结合胆红素,由于非结合胆红素无法透过生物膜,因此无法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会随着血液的流动被带至肝脏,然后经过肝脏的加工,最终变成结合胆红素。所以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的重要内容,共涉及的指标有三个,分别是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以及非结和胆红素。

1 总胆红素(TBIL,STB)

正常值:
新生儿:
0~1天:34~103 μmol/L;
1~2天:103~171 μmol/L;
3~5天:68~137 μmol/L;

成人:3.4~17.1 μmol/L。

指标解读

指标偏高:病理性因素多见于各种类型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如胆石症、胰头癌等肝外疾病。生理性因素多见于新生儿黄疸。

指标偏低:通常不会出现偏低的情况,但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情况可见总胆红素偏低。

2 结合胆红素(DBIL,亦称直接胆红素)

正常值:0~6.8 μmol/L。

指标解读

指标偏高:病理性因素较多见,其中以肝炎、肝硬化和胆结石最多见,此外,正常人进食后可出现一过性升高,新生儿出生后也可见生理性偏高,无需进行特殊治疗。

指标偏低:不存在指标偏低的情况。

3 非结和胆红素(IBIL,亦称间接胆红素)

正常值:0~12 μmol/L。

指标解读

指标偏高:病理性因素较多,其中以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贫血最多见;生理性因素中,饱餐后可有一过性升高,刚出生的婴儿可因生理性黄疸而导致IBIL升高,均无需治疗。

指标偏低:不存在指标偏低的情况。

注意事项

为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肝功能检查通常需要患者空腹进行。此外,临床医生在进行指标解读时,应注意排除某些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如长期熬夜、近几日饮食偏油腻等情况。

参考文献:

[1]孙茜. 肝功能反复异常,警惕免疫系统作祟[J]. 江苏卫生保健,2021(8):28.

[2]王泉滔. 如何看肝功能化验单[J]. 家庭医学,2022(10):26-27.

[3]杨利. 如何看懂肝功能化验单,你知道吗?[J].保健文汇,2021,22(3):70. DOI:10.3969/j.issn.1671-5217.2021.03.069.

[4]葛长胜.两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的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4):35-36. DOI:10.3969/j.issn.1006-6586.2021.04.018.

上一篇: 嘴上、手脚长了这样的黑斑,要警惕一种易癌...

下一篇: 穿上“新铠甲”,浙大成果为肠炎治疗提供新...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