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代微创拇外翻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时间:2023-08-17 21:37: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摘要

《第3代微创拇外翻技术规范专家共识》是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专业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足踝专家委员会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临床经验制定,为骨科医师提供第3代微创拇外翻技术规范的学术性指导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定义、手术指征、截骨技巧、术后康复和预后等。

关键词

拇外翻;微创外科手术;截骨术

推荐意见

推荐1:

通过术前明确诊断,第3代微创拇外翻技术利用微创动力和微创复位工具及可靠的内固定,可获得优良的临床结果。

推荐2:

对于轻、中度拇外翻患者,第3代微创技术效果可靠,部分重度拇外翻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及医生经验进行评估选择。

推荐3:

微型C形臂X线机移动灵活、辐射量小、方便术中反复透视,但仍需要做好放射防护。合理的体位、微创动力和手术器械的放置可提高手术效率。

推荐4:

足踝微创动力需满足低转速和高扭矩的要求,建议使用专用裂钻进行截骨。

推荐5:

第3代微创拇外翻技术截骨部位通常位于关节囊外、第1跖骨颈近端,截骨过程中需注意软组织保护。

推荐6:

正确的截骨方向非常重要,需避免跖骨过度延长或短缩及跖骨头过度抬高或下移。

推荐7:

建议使用专业的微创复位工具,复位后可辅助克氏针临时固定以避免空心螺钉扩髓时引起的复位丢失。

推荐8:

可靠的内固定对术后早期负重与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根据拇外翻畸形程度,如需跖骨头向外推移较多,建议行in-out-in技术置入螺钉,在截骨前先预置导针。

推荐9:

建议选择全螺纹螺钉增加髓内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可吸收螺钉也能达到较好的稳定效果。

推荐10:

需要行软组织松解时,建议在截骨并固定后进行,术前与术中仔细评估软组织及第1跖趾关节匹配情况。避免损伤趾背外侧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避免过度松解导致可能的拇内翻畸形。

推荐11:

第3代微创技术在截骨内固定术后,推荐采用规范的包扎技术或专用的支具将拇趾固定于中立位,并维持4~6周,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推荐12:

术后规范的功能锻炼与康复对于矫形的维持及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至关重要。

推荐13:

微创拇外翻技术尽管是微创操作,但仍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医患沟通。

推荐14:

严格的适应证把控、丰富的手术经验、专业的手术器械,加之合理的诊疗流程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中国骨伤.2022.35(9):812-817.

上一篇: 糖心共病时代,如何进行共病精细化管理?

下一篇: 每一步都很重要!如何通过增加步数降低死亡...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