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恶性肿瘤死亡无论男性和女性首位均为肺癌

时间:2023-04-17 10:15: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日前,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肿瘤防办”)发布《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这是自2021年北京市首次以年报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本市居民恶性肿瘤监测数据以来,连续第三年发布肿瘤登记年报,深入分析北京市居民癌症发病和死亡特点。

《年报》汇总了2019年北京市16个辖区1387万户籍人口的肿瘤登记数据,详细报道了全市整体及23种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致死首位是肺癌。

小编如下摘录了《年报》的要点,供参考了解。

发病情况:肺癌居男性第一、女性第二
从性别上来看,男性发病率(414.40/10万)略低于女性(425.48/10万),但男性死亡率(235.01/10万)高于女性(159.89/10万),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  
数据显示,男性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其中甲状腺癌由2018年的第6位和上升至2019年的第4位。
女性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体癌,与上一年度相比,发病顺位前5位没有变化。  
北京市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自20至24岁由于甲状腺癌的拉升开始上升,于80至84岁达到高峰;年龄别发病率变化趋势与上一年度相同。

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市城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郊区。

死亡情况:肺癌居男性第一、女性第二
恶性肿瘤死亡无论男性和女性首位均为肺癌,其次是结直肠癌。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第3至5位分别为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分别为乳腺癌、胰腺癌和胃癌。
北京市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自40至44岁开始上升,在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年龄别死亡率变化趋势与上一年度相同。
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市城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郊区。
3
趋势: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年报》显示,2019年北京市恶性肿瘤新发例数为58234例,发病率为419.97/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54%,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较为明显;死亡例数为27350例,死亡率为197.24/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1.42%,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与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占比增高、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增强、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等肿瘤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有关。但恶性肿瘤仍是北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仍在不断加重,制定符合卫生经济学要求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仍是当务之急。

 

倡 议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作为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日常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行为方式、病菌感染和自身代谢等因素均会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除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外,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措施,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会极大降低癌症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据悉,针对居民高发癌症,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癌症防控措施和癌症筛查惠民工程,涉及肺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
(本文综合自新闻媒体报道)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