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病例】“显微”平天下 ,“一胞”定乾坤!

时间:2023-11-08 11:50: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临床病史

患者男,58岁。4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伴左侧肢体无力,为求诊断,三次住院治疗,头颅CT、MRI等均提示脑梗塞等影像学改变,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考虑到既往病史:4年前发现“左肺恶性肿瘤”,术后口服靶向药及化疗,3年后出现“骨转移”。患者反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虽然影像学未提示明显脑转移,仍不能排除在影像学范围内无法发现的微小转移,遂行腰椎穿刺术,并寄希望于病理科,希望通过脑脊液检查能发现什么蛛丝马迹。结果如下所示:

图片

图片

(图)脑脊液细胞学正常情况下细胞量很少,以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高倍镜下(HE, X40)此患者少量细胞中查见单个核大、深染细胞(与旁边正常淋巴细胞内对照),核染色质粗糙,核膜稍不规则,核浆比倒置。

反向论证,常见的细胞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细胞核染色质更加粗块状,核膜不规则更加明显,此单个细胞看起来相对“温和”。此单个细胞也无小细胞癌的椒盐状染色质,可排除。正常脑脊液中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是血脑屏障中的“警察”,具有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能吞噬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衰老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等,这个视野也能看见一个“孤守”在这里的淋巴细胞,然而,这个防御细胞在肿瘤细胞面前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个子那么小,肿瘤细胞个子又这么大,“打也打不过”,“吞也吞不下”,无可奈何......,所以恶性肿瘤诊断明确,结合临床病史,考虑肺腺癌转移。

但病理诊断可是金标准,这样单个的细胞下死刑判决书可是得千万慎重,为了能够万无一失,最好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二次验证,保证病理报告准确性的二重保险。

由于脑脊液是所有细胞学中细胞量最少的,无法进行细胞蜡块制做,即使用琼脂包埋也无法让单个的几个细胞成蜡块制片。虽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但病理探索无止境,为了进一步寻求证据,给患者一个明确诊断,将液基细胞学唯一的片子褪色,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合临床病史,选特异性最高的TTF-1,结果如下:

图片

图片

TTF-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所有HE染色中怀疑的单个细胞核均呈阳性表达。

结合临床肺腺癌病史、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最终病理诊断:(脑脊液)结合形态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符合肺腺癌转移。

有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蛋白层面的二次支撑,病理诊断书签字也能够信心十足,下面的治疗预后的接力棒就该交给临床医生了。

讨论

临床表现上,由于肿瘤细胞在软脑膜中的播散,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因而产生颅内压增高以及大脑脑膜损害等相应表现,但是表现并不特异,如: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听力损失和神经认知障碍等。

但在影像学方面,目前具有脑膜转移症状阳性的患者中,影像学阳性率不足20%,并且值得关注的是,脑膜转移癌影像学一经确诊提示预后极差。本例患者三次影像学报告均无明显阳性表现,但在少有的脑脊液细胞中查见极个别单个散在的异型细胞,液基瓶中残留液体无法再次制片及包埋,故通过对仅有的细胞褪色后证实为肺腺癌细胞转移至脑脊液。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脑膜转移癌诊断的金标准,但脑脊液细胞量少,且提取困难,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率一直较低。目前认为脑脊液样本量是影响细胞病理学检测的重要因素,并且良好的制片辅助是可以辅助提高脑膜转移癌的诊断。对于提高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率,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已在大多数检测细胞学标本泛使用,它具有更高的细胞回收率和更好胞保存作用,残留液体也可在如免疫细胞化学评估和分子中继续应用。假如液基细胞学量也极少,无法再次成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还可对原切片进行褪色再次标记目标细胞协助诊断,本例异型细胞量极少,就采用此方法诊断明确。

脑循环有血脑屏障,一旦发生脑膜转移预后极差,在影像学确诊率极低的情况下,脑脊液细胞学明确诊断,对临床意义重大。患者意识淡漠5个月后意识丧失,重度昏迷,抢救无效,放弃治疗、死亡。一旦出现肿瘤脑膜转移,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细胞蜡块在非妇科细胞学中意义重大,制做良好的细胞蜡块是免疫细胞化学诊断的基础。胸腹水细胞蜡块技术相对成熟,遇到像尿液、肺泡灌洗液、脑脊液等样本量极少的情况,琼脂细胞蜡块技术也可辅助成片进而应用免疫技术明确,但遇到这种仅有个位数异常细胞的情况,液基细胞褪色再免疫染色技术,也能给出临床最精确的诊断。

本病例较为典型且少见,是取材样本种类的极限,样本特性决定细胞量的稀少,对于细胞学诊断来说是挑战,因为它很难有组织学印证。有挑战就有机遇,关键在于战法。褪色后复染免疫细胞化学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是值得推广的。故整理思路供广大病理工作者参考。

脑脊液制片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制作方法

1.脑脊液穿刺:

腰椎穿刺术,脑脊液单次采集标本量1~2 ml;

2.液基薄层甩片法制片:

将脑脊液全部加入液基细胞制片仓内,以1250转/min离心5分钟,将脑脊液中的细胞全部甩至载玻片(粘附胶片,保证褪色过程中细胞不丢失)上;

3.固定:

离心完成后将含有细胞的载玻片立即放置95%乙醇固定15 min;

4.染色:

HE细胞染色。

5.诊断:

阅片确诊病变后,需要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6.扫描切片:

为了将HE切片保存完整,利用切片扫描仪(x40)进行切片扫片,保留原HE切片图像;

7.褪色:

因为脑脊液细胞量很少,无法重新制片,只能将原来HE切片褪色重新染免疫组化;

褪色方法:

(1)将原HE切片放置二甲苯中静置,直至盖玻片松动,轻轻去下盖玻片再将载玻片放置二甲苯缸内静置10min,脱去切片上的封片树胶。

(2)将二甲苯中的切片取出放置在新的二甲苯缸中,洗去多余的树胶,将切片树胶脱干净;

(3)将带有二甲苯的切片放置在无水乙醇中,洗去切片中的二甲苯,此步骤可以重复两次,直至二甲苯洗干净;

(4)将切片静置在95%乙醇中10minx2次,脱去切片中的伊红;

(5)将切片静置在85%乙醇中10minx2次,脱去切片中的伊红;

(6)将切片静置在75%乙醇中10minx2次,脱去切片中的伊红;

(7)水洗1min,洗去乙醇;

(8)将切片放置在盐酸分化液(1%盐酸)中,脱去苏木素,边褪边看,直到切片中无色为止;

(9)水洗,晾片,切片晾干为止。

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1)烤片:切片在55℃烤片机上烤片45分钟,细胞免组不用脱蜡,将切片放置蒸馏水中浸泡待用;

(2)修复:将切片放在装有EDTA抗原修复液内(PH9.0)的锅内,液体为沸腾状态,盖上锅盖,继续加热20min,时间到以后将锅从电磁炉中取下,放置在室温环境下冷却,锅内温度低至室温后取出切片;

(3)水洗:用免疫组化笔在玻片上圈出细胞区域,用PAS缓冲液清洗3次;

(4)封闭:3%过氧化氢水溶液处理10min,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5)一抗:在圈内滴加一抗TTF-1 100微升,室温静置1h;

(6)水洗:用PAS缓冲液清洗3次;

(7)二抗:在圈内滴加二抗100微升,室温静置20min;

(8)水洗:用PAS缓冲液清洗3次;

(9)显色:滴加DAB显色液100微升,静置5min;

(10)水洗:用PAS缓冲液清洗3次;

(11)复染:常用苏木素复染5-10s即可

(12)复染后自来水清洗数秒;

(13)脱水、透明、封片。

注:

  • 因细胞片是自然风干,一定注意烤片时间及温度。

  • 不能使用高压修复,防止掉片。

  • 本次实验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TTF-1是核着色,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胞浆液有着色,我们考虑少量非特异性着色,对于如何消除或减弱泛染现象,分析具体原因有三个可能:

    (1)3%过氧化氢水溶液处理时间不足,未完全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2)加一抗时,抗体浓度稍高;

    (3)室内温度超过25摄氏度。

    仅供各位病理工作中参考,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上一篇: 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分子检测,治疗现状及...

下一篇: 时隔10年!CA:美国癌症协会更新肺癌筛...


 本站广告